中新网2月18日电 如今在地球的其它角落,春节欢庆活动的大潮迭起,中华民族这一传统节日正在异国他乡焕发异彩。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刊出该报高级编辑卢新宁的文章说,如果认为春节的“国际化”只是由于中国国力的上升,未免不够全面。实际上,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本土色彩的民俗文化,中国的春节文化之所以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特别是进入一些主流文化价值观高度趋同的西方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今世界政治、文化的大背景。
在海外,春节不再只是华侨华人的节庆,它正逐渐融入所在国的社会生活。春节在海外形成一股股热潮,令许多中国人心潮起伏,有人提出“让春节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甚至称之为“中华文化复兴的标志”。卢新宁认为,将春节呈现的“国际化”趋势看作是中国国力上升的结果,这对于许多热切盼望中国强大的人士来说,无疑令人振奋。确实,我们可以把春节看作中国文化迈向世界的一个坚实脚印,也相信“春节热”不是孤立的现象,其背后是“中国热”在助推,支撑它的是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
文章指出,近年来,与经济全球化共生的,是人类社会和文化艺术的商品化趋势,以及文化中心主义的强势盛行。这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同一个问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关涉各民族能否在今后安身立命。从这个角度出发,“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信念日益为人们接受。
作者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外国政要在对本国亚裔的春节贺词中强调,“保留你们珍贵的传统,确保你们的家庭价值观、信念及尊重传统会由子孙一代接一代相传下去”,他们认识到多元文化会使国家更强盛更进步。而“中国文化年”在法国结束时,法国文化部长“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建设世界和平的政治模式”的判断,也是同一理念。因此,内含和谐团圆的价值追求,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春节文化,才会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
文章说,在“保卫春节”与“抵制圣诞节”等观点出现之时,在国内传统文化日趋式微的种种忧心之中,我们需要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这样才能既不至于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产生过激的行为,也不至于在看到本民族文化光大时,滋生不切实际的情绪。中国经济既已走出国门,中国文化迈向世界便成为一种顺理成章的期待。此时我们更需以健康心态理性看待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和吸收他国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