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往往是各种检查评比密集之时,也是基层接待任务繁重之时。为抓住难得的商机,一些城市的酒店陆续推出豪华晚宴,而人均消费上千元的盛宴,很多由公款“埋单”……
由此想到,为了规范公款接待,中办、国办专门制定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前不久,财政部接连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等3个文件。这些规定和办法,昭示了中央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务接待“黑洞”的决心。
正常的公务接待是行政成本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公务接待中追求豪华、奢侈的现象渐成风气,公款吃喝送成为“灰色腐败”,干部群众多有意见,基层单位苦不堪言。
上级机关到了下级单位,无论是调研,还是检查,基层都不敢怠慢。因为“上级”手中掌着财权,握着项目,岂能招待不周?基层接待也水涨船高,不得不上规模、上档次,花公家的钱“买个好印象”,争取一些项目、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级”自己要求不严,完全听从基层安排,就会推波助澜,使公款接待豪华风愈演愈烈。
对公款大吃大喝的歪风,中纪委等部门也发过不少文件,但常常是管用一时,很快反弹。若想从源头治理公款消费黑洞,仅仅出台公款接待的标准和规定是不够的,关键是清本溯源,清理泛滥的检查评比,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中央的接待规定,才有可能真正减轻基层的接待负担。
透明公开是最有效的“防腐剂”。要杜绝公务接待中的奢华、腐败现象,更透明、更公开是必然的选择。包括公开接待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我国《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应将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墒,在一些机关单位,公务接待依然是一笔糊涂账、“秘密账”。规定虽好,关键在执行。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订可行措施,把公务接待范围、标准、金额等规章制度向社会公开,把各单位,包括领导人员及一般公务人员的具体接待费用通过合适方式向社会公开。只有公务接待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社会监督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目前,在公务接待方面,还没有把各部门的接待费、差旅费、考察费等花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也没有把公款接待的财务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更没有制定详尽的地方接待规定。因此,在完善公务接待制度的同时,还要跟进相应的配套措施,使政府官员在公务活动中不敢用公款大吃大喝,不能随意违规消费。
明年1月1日起,中央国家机关将大幅度提高公务人员出差、食宿、会议标准。与这一求真务实的好制度相伴,我们有理由期待,那种以“原有标准过低,很难执行”为由的浮华之风能被遏止,公务接待的务实节俭、廉洁高效的要求成为现实!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作者:何勇;原标题:制度如何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