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 赵建华)“一个小孩只要不残疾,二十年后就能长大成人。但如果不受教育,他就会成为文盲,将来毫无竞争力可言。发展经济也一样,二十年后各县的经济总量都会扩张,各地间的经济差别可能会缩小。但如果没有文化支撑,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严重不足!
中国河北一个叫霸州的县级市,最近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文化艺术节。当其他地方还在热衷于GDP增速竞赛时,这里兴建了对经济拉动效果不显著的大剧院、图书馆。对这些“不合时宜”的举措,该市市长杨杰在解释初衷时,作了上述表示。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制造”正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也丢失了很多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麦当劳、可口可乐、牛仔裤,西方文明在中国也得到了史无前例地传播、复制。从东到西、从大都市到小县城,“快餐式”的西方文化几乎已渗入毛孔。
文化变成了发展经济的附庸,不少地方仍然在遵循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数。在不少人的眼中,风景名胜、名人故居、地方名吃、国画墨宝就是中国文化。请外商游览参观、举办文化活动,无非是为了能拿到更多的签约项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董志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世界正逐渐进入文化经济时代。市场竞争表面上是经济竞争,深层次上却是文化之争。文化作为朝阳产业,迟早会成为经济发展的“财富树”。
工业化、城市化完成后,文化竞争力将决定最终命运。届时如果缺少文化支撑,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同质竞争。你有工业,我也有,而且规模比你还要大。最后,大家只好进行自杀式的价格战。
霸州市市长杨杰表示,中国有两千多个县,仅在环渤海地区,就有五十多个县。今后相互间的竞争会很激烈。当地的未来,寄望于现代文明的支撑。现在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发展。
在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上,韩国已取得了成功。跟日、美、欧相比,韩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原先并不起眼。但在一系列韩剧播出后,韩国的服装、手机、汽车、化妆品,迅速风靡中国,让不少中国本土企业望尘莫及。
文化竞争,最近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有人还将品牌视为文化。但毕竟它难以量化,对经济的拉动,不像工业投资、出口那样来得直接。因此更多的人还在观望,认为文化竞争距离中国还比较遥远。
观察者认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人才众多,当经济发展起来后,丢失的文化迟早会再次拾起。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强势经济产生强势文化,强势文化也会促进强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