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节,读懂中国经济的世界意义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国春节,让一些看法变了。
春节前,中国防疫转段,让一些外媒对中国经济复苏产生质疑,《纽约时报》称中国面临“崎岖痛苦”的经济复苏之路。
春节期间,中国经济的火热景象,让来自世界的欢迎和期待极速升温。
是什么让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甩远了外媒的臆测?
快速升温的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的意义,可以透过三重视角,回头看看。
这个春节,中国经济复苏的惊人之快让世界为之一振??煸谀睦??可以看几个数据:
||春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数是疫情发生以来最高;
||多平台国内外旅游订单都达到三年来新高,菲律宾等多国旅游部长甚至在机场欢迎中国游客;
||一个春晚,全球触达观众162.16亿人次,创下春晚四十年来的收看纪录。
中国人升腾的热情,成就了世界的信心,转化到各个国际机构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就是一个词——增长。
联合国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加速,并且还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事实上,被带动的不只是周边区域。前几天,谭主和一位巴西记者莱昂纳多·索布雷拉聊了聊,他就表示,和中国合作,巴西才能再次成为全球市场的参与者——受制于技术等因素,他认为巴西过去的参与程度不高。
“增长”,是岁末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转化和延续。
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会继续上涨,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达到4.8%。只不过中国增长的背景,是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1.9%,是全球数十年来的最低增速。
对于这种“不同频”,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告诉谭主:
中国经济与西方这一轮经济下行周期不太同步。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恢复期。经济周期的错位减少了全球经济的负面共振。目前全球经济在往下走,需要刺激经济。此时中国需求旺盛,利好于世界经济。
“增长”,两个字,也是过去三年中国经济总账的一个映射。
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高于美国的1.6%、欧元区的0.7%,以及日本的-0.3%,也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1.8%。
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给谭主提到了一个词,逆周期。这背后,除了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的向上增长空间,他还提到了一个原因:
在应对?;?,中国逆周期调节的制度优势非常明显,能够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这种调节能力,让世界在?;笨?,就更加瞩目中国方案。疫情面前,尤为凸显。
一个细节,可以管窥。大家应该都还记得,疫情发生的第一年,在世界经济严重萎缩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了全世界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唯一希望所在。
与这个“唯一”同样值得回味的,是同一年的7月,中国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概念:
跨周期。
王昌林介绍,相比于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基本盘的逆周期调节,“跨周期”的核心就是要实现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全球逆流之时,中国考虑的是立足眼前,着眼长远。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202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我们会发现几个更珍贵的细分指标:
2020年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2020年1至11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
这种创新增长也蕴含在2021年中国经济8.1%的增速、2022年3%的增速当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三分之一背后,始终可以发现一条创新为第一驱动的主线。
中国经济,就是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静与动之间,推动着创新的迭代和循环。
王昌林分析,数字经济发展也有其周期性,约10年一波创新浪潮,在这波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数字浪潮中,中国一面推进新基建等基础设施,一面鼓励新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共同促进了这一波以消费互联网为主的数字经济的发展。
面对这次疫情,中国数字经济再次蓄势,过去几年,数字经济产业园数量直线攀升,多个地方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0%。
中国有句话,叫或跃在渊,说的是根据形势变化,要及时调整进退。
不管外界怎么看,中国经济自有其独特之道。
这个春节,消费领域创造了诸多巅峰,那支撑中国消费快速复苏的是什么?
过去三年中国与世界的链接,也是一重观察视角。
只要拿出中国过去三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很多事情,就不言自明了。
先从年度看大趋势,2020年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速分别为:1.9%、21.4%、7.7%,三年平均增速为10.3%。
疫情期间,中国供应链于世界的独特意义在哪里?可以看一个数据: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全球80%的国际货物贸易都是通过海运运输。
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对比来看,过去三年,全球供应链最大的堵点之一,就是全球二十多个主要港口的“大堵船”,导致空箱回收时间大幅增长,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成本。
美国首当其冲。究其根本,是由于疫情一轮轮高峰迭起,导致港口工人和货车司机不断因感染而短缺。
再往深层去看,美国在失业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供给的紧张,暴露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在疫情感染风险和美国政府撒钱式的刺激下,美国人参与劳动的意愿出现了下滑。
所以,过去几年,无论美国还是全球航运公司的头等大事,都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船回到中国的港口。
因为在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下,中国出口的增势强劲。出口最能反映供应链的韧性,而中国供应链的韧性,恰恰就在于人的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从疫情暴发以来始终坚持的“生命至上”,是在最大限度?;ぶ泄盗春凸┯α吹敝凶钪匾挠猩α?,更是在最大程度保障世界的需求。
与人息息相关、也与产业链息息相关的是市场主体。早在三年前疫情初期,2020年3月,“统筹”二字就出现在了中央的会议当中,复工复产紧随其后,紧锣密鼓推进。
而一个月之后,“六?!闭咭彩状翁岢?。其中,就有“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产业链的“青山”,是供应链的“未来”。谭主拿到的最新数据是,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从2018年的1.1亿户快速增长到2022年底的1.69亿户。
这些数据,正是供应链的韧性所在,也是中国经济链接世界的底层架构。持续关注制造业发展的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告诉谭主:
中国供应链稳定的世界意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20-2021年在新冠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性比较强的时候,主要是为全球提供了防疫物资的保障;2022年之后则主要提供了民生物资的保障。
当然,也要看到,放在更长的时间曲线来看,外部需求的减弱也让中国的出口进入了一个峰值平台期。恰恰是在峰值平台期,蕴含着调整结构的机遇。
2022年,有一类产品,出口增速格外出挑,新能源汽车,全年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0%。与之对应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跟踪研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认为,成倍的增长,说明不止一家企业,而是很多家有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出现,这就意味着产业链相对完备,韧性也会提高。
中国经济,正在更行稳致远,带动世界。
随着春节消费复苏加快,也有一种担忧,需求提高,会不会加剧通胀?要知道这几年,世界经济并不稳定。中国带给世界的稳定性何在?
大宗商品价格,是观察的视角之一。世界银行以2020年1月为基准线,绘制了过去三年间能源、农业、金属三大类大宗商品的月度价格变化图。
可以看到,过去三年大宗商品价格有过多次波动,其中,三条线同时处于相对高点的时间,是2022年的3月。当时,国际社会发生了两件事:
在某些国家“煽风点火”下,俄乌冲突升级;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开启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都会导致同一个结果——资金出于避险情绪,涌入大宗商品市场,从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美联储加息,是为了遏制“大放水”引发的通胀:
疫情暴发后,美国连续七轮推出财政纾困救助法案,金额累计达6.7万亿美元,这使得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由2019年的4.6%跃升至2020年的15.2%,涨了2倍多。
当初,美国这么做,其他西方主要经济体,也只能跟着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高企的通胀。过去三年,在货币超发推动下,美国、欧元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均分别达到4.6%、3.7%,2022年更是分别达到8%、8.4%,创多年来新高。
不断攀升的物价挤压着美西方国家民众的钱包,多国民众苦不堪言。
美西方国家并非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其目的也很简单——刺激经济增长。
2022年年底,美国总统曾在社交媒体称,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超过中国,这是自1976年以来从未发生的情况。言语之间,不无得意。结果是,中国2022年GDP增速是3%,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2022年GDP增速也只达到了2.1%。
这就是美西方国家算账的逻辑:
疫情背景下,主动选择大规模经济刺激,在付出高通胀给民众带来痛苦的代价的同时,换取经济数据的增长。
但要知道,这种建立在泡沫之上的增长,只是“虚假的繁荣”。
相比于这些国家,疫情背景下,面临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以及美国加息带来的风险,中国经济,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2022年,中国的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8%左右、欧元区8%以上、英国9%左右等发达经济体涨幅,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7%至10%(1至11月份)的涨幅。
2%,还是受国际局势影响的结果,如果放在三年的维度去看,过去三年,中国的CPI涨幅平均为1.8%。
三年间,无论疫情形势如何,有一个词一直被提起——保供稳价。
说到这个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最先提及的,是粮食。民以食为天,保障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尤其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之下。
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0.6%,听起来不大,但对于中国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而且还是土地这种战略性的生产资料,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保供稳价,也体现在工业品领域。
工业品是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的第一步,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最直接的量化数据。2022年全年,中国PPI比上年上涨4.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涨幅最小。
两个最低,对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
张斌谈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在疫情期间达到了15%。如果中国的物价稳定,对全球的工业品、制成品、贸易品价格都能够起到一个稳定甚至压低的作用,减少了其他国家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这利好周边国家,利好于我们上百个主要贸易伙伴。
三年间,中国一直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并没有片面、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数值,在国内,着眼于供需、民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解决问题,于国际,是雪中送炭。
相比于虚假的繁荣,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一个活力春节,唤醒了我们对过去三年的再认识。中国,始终有自己的节奏。
当世界多国面对疫情早早缴械,中国始终坚持严格防控,等待最合适时机调整防疫政策。
当全球死亡人数直线攀升,我们最大程度?;ち私】?。
当发达经济体陷入刺激与衰退的魔咒,我们保持温和通胀,三年经济平均增速远高于世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经济的影响。
风回云断雨初晴。
新一年,我们从容坚定继续向前。(玉渊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