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传播潮流 “硬核”知识在短视频平台上乘风破浪
当深奥专业的知识与轻巧灵活的媒介相遇——
“硬核”知识在短视频平台上乘风破浪
本报记者 时斓娜
阅读提示
当深奥专业的知识与轻巧灵活的传播形式相遇,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知识类短视频赛道如何坚持内容为王这一核心要旨?创作者如何通过分享和互动打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数位知识类短视频的主创人员,探求知识和短视频的融合之道,了解他们的短视频创作故事。
通勤的地铁上、等车的马路旁、工作间隙、睡觉之前……短视频以其短小直观、轻松有趣受到青睐,不仅成为人们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也承担起信息传递的职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
一批以知识分享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账号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既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又回应着人们的多样化内容需求。
顺应充满活力的传播潮流
“比一下各国的航母‘产房’,能看出多少国运?”“核动力火箭再掀热潮,《三体》中的构想可行吗?”……这些以前沿科技为背景而又脑洞大开的提问,在视频账号“科工力量”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翱乒ちα俊逼窘栉夜诳萍己凸ひ盗煊虻淖犯铣?,以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产业博弈这两条主线的“硬核”科普内容,在全网收获了近400万名粉丝。
“知识科普是新闻解读的延伸?!薄翱乒ちα俊敝鞅嗨铽犎衔?,在解读新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知识分享。浏览科技类新闻是孙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些“溢出”行业之外、会产生比较大影响的当下热门议题是视频选题的重要来源。
在孙珷看来,进行新闻解读,短视频是当下不可或缺的媒介形式之一?!岸淌悠凳迪至舜用教宓牡ハ蚴涑?、设置议程到营造平等发言空间、与观众双向交流互动的过渡,这使得用户的粘性更强,作品的生命力也就更强?!彼铽牨硎?,在与其说是团队选择了短视频传播,不如说是顺应了这一充满活力的传播潮流。
近年来,短视频创作平台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分享观点和见解的舞台,优质内容的视频化也成为知识类短视频的一大类型。视频账号“宁南山产业观察”编导钟晓雯曾经做过文字编辑,她明显感觉到,由于受众阅读和观看习惯的差异,视频和文字的叙事方式也要作出明显区分。
“阅读产业类文章时需要一种专注度,而这种专注度在看短视频时是下降的,毕竟人们对短视频学习的预期是轻松而不是枯燥?!敝酉┤衔?,理想的短视频语言或许应该像脱口秀一样,有观点、有趣味、引人入胜。
专业性打底,趣味性添花
“在短视频创作领域,优质内容永远稀缺而珍贵?!辈煞弥?,多名从业者表示。
呈现事件全貌是“科工力量”的专业性追求?!鞍岩桓隽煊虻闹侗茸髌赐嫉幕?,可能某个个体了解到的只是拼图的一块,我们希望通过团队的力量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呈现出图景的全部?!彼铽犚砸黄诒晏馕爸泄嗽焯粼诵衅魄?,我来谈点不一样的观点”的节目举例:“比如说可控核聚变,我们不仅讲技术,也讲目前的技术和商业化应用之间的距离,讲一些科研领域的乱象等?!?/p>
专家学者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理性分析是“宁南山产业观察”的专业保证。与此同时,钟晓雯表示,自己所在的团队在视频账号的运营中,不会让专家学者“言责自负”,而是要对提到的事实进行核实,避免出现数据、新闻事实的错误,保证内容的准确性。
在专业性打底的基础上,给知识类短视频增添趣味如同锦上添花?!巴恰坛型跷弧?,刘禅比曹丕强在哪?”“失了荆州,关羽就要被拉下神坛吗?”“周瑜短暂的一生,到底有多少高光时刻?”……在视频账号“小勺子问题不大”的作品中,这些关于三国的奇思妙想被主创小勺子饶有兴味地讨论,严肃的历史被插上了趣味的翅膀。
直观呈现的成果是观众们用“会整活”来形容“小勺子K三国”系列的灵巧创意。视频开篇,一段和其他UP主梦幻联动的真人版“小剧场”让人忍俊不禁;遇到缺少图像资料的历史人物时,符合人物特征的漫画跃然纸上;讲解中,人物的卡通形象道具也不时登场,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亲手绘制漫画、制作道具让小勺子享受其中,“有料且有趣”是她对作品的追求。
一同看到更大的世界
短视频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从业者,他们用“知识是相通的”来讲述自己的“跨界”经历。
曾经是新闻记者的小勺子习惯了做好一名“配角”,转到视频行业后,因为偶然的机会开设了三国系列视频,小勺子来到了台前?!跋衷谧鲋斗窒淼恼撕虐倩ㄆ敕?,当中也有很多的优秀经验可以学习?!?/p>
数学专业毕业却从事科工内容创作的孙珷认为,知识背景是他的加持而非枷锁,工作中真正重要的是一种始终学习的状态?!岸淌悠荡醋鞑唤瞿芙腋行巳さ哪谌莩氏衷诠ぷ髦?,也能让我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到新知识,拓宽视野?!?/p>
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背景下,短视频从业者也深刻感受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正在与受众的互动中被搭建。热爱新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经常在弹幕或评论区就视频探讨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真知灼见、或激烈争论,都可能带给创作者新的启发。
这种与粉丝间的互动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在“科工力量”的一场直播中,讲到《实业强国》一书时,评论区刷起“有主播签名就买”,在“科工力量”主播唐颖应邀签名后,上架书籍被一扫而空。一次,小勺子走在路上,被粉丝认出,第一件事就是催她快点更新,小勺子笑着说,“有一种被老师催交作业的感觉,让我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
这些视频的创作者们成为观众身边的“课代表”。正如同小勺子常说的“陪你一起追剧学历史”一样,和观众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一同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