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说,本届峰会以“促进包容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为主题,现实针对性强,很具有吸引力。中国和非洲加起来有23亿多人口,我们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5月8日中国政府网)
“金字塔和万里长城都不是一个人建成的!崩羁饲孔芾碓偬岚菪栽龀,体现了大国总理的国际情怀,也彰显与非洲相互合作的诚意。
包容性增长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早在2007年,已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它指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它更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考虑到中国国情,包容性增长应该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若以人均收入、社会福利、公共支出等指标考量,中国仍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享发展成果,收入财富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均等、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由权力精英、资本精英和知识精英构成的排斥性体制。当“勤奋学习不如有个好爸爸”、工资增长跟不上物价、“住有所居”只是美梦时,经济增长弥合不了全社会的痛苦感。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更要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人民福利的关系,让全体国民都能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成果,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非洲面临的情况与中国类似。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获得快速成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然而尴尬的是,该地区的26个国家却集中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极端贫困人口(每月生活费用不足1.25美元)。
就内部情况来说,中国和非洲都要追求实现就业、公平和平衡发展的包容性增长,让经济发展成果普惠民众。从国际上来看,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地区和人群,实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也是包容性增长的应有之义。
“一同哭过,永远不忘。”中非合作历史悠远,从过去的“穷帮穷”到今日的“‘461’合作框架”,中非合作不断升级,也不断走向共赢。非洲在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的基建项目(如高铁)则技术相对成熟,需要走向国际化,国内一些行业(如钢铁)的过剩产能也需要借此转化。从周恩来总理访非开始,中国一直坚持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说明中非关系并非简单地援助与被援助,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这也是包容性增长和殖民主义的最大区别。包容性增长会兼顾中非双方乃至多方利益,寻求利益平衡、机会均等。
“独行可走得更快,但结伴同行才能走更远。”新时期的中非合作前景更广,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夯实互惠互利的基础,携手走向共赢。(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