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几位工作在两国民间外交第一线的活动家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们对中日民间外交的感悟。
中日友好需要“四轮驱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井顿泉说,从地理位置上讲,中日两国是“永久的邻居”;从历史背景上讲,两国相互交往历史悠久,虽然也有过一些恩怨,但是两方面经验反复证明,中日关系只有友好才是唯一出路。
中日两国民众之间尚需要更加广泛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过去总是讲中日间的交往要注重政府和民间相结合,以民促官、官民共举,这是车的两个轮子。现在还需要注重媒体和经济两个因素,媒体是桥梁、经济是纽带。媒体是了解对方国家的重要手段,作为桥梁,要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要深入对方的民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经济的纽带作用更加显著,两国经济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这四方面的因素,就形成了一辆在中日友好大道上行驶的“四轮驱动车”。四种因素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向前走,这样才能促进中日关系平稳、持续地向前发展。前进当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即使出现一些问题,只要我们站在中日共同稳定发展的角度、站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角度来看待,就不会影响两国和平友好的大局。
青少年友好交流蓬勃发展
推动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不仅可以增进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为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可以增强中日两国青少年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中日友好事业接班人。
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全国青联主席助理倪健介绍,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与日本政府、政党和民间的40多个青年组织和机构保持着良好的交往关系。从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有近5000名中日青少年实现互访,中日青少年交流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今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青少年再次成为民间外交的主力军,将有近4000名青少年互访并共同参加一系列庆祝活动。
目前,两国青年交流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基本格局:交流渠道由全国性组织延伸至地方组织;交流层次广及普通青年学生、青年学者、青年企业家、青年领导人等;交流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方面;交流方式包括代表团互访、研讨座谈、考察研修、环保合作、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民宿家访等多种形式。此外,我们还探索出将双边交流纳入小多边区域交流,将小多边区域交流纳入到大多边框架下的交流新模式,开创中日青年交流新局面。
设计民间外交新方案
今年3月,1000名日本青少年分成6个组访问中国,深入到中国各地,与中国学生同吃、同住、同学,彼此结下深厚友情,许多团员离开的时候都流下了留恋的眼泪。代表团汇聚北京后,举行了盛大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活动,胡锦涛主席亲自出席。
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首席委员小林阳太郎还送了一张照片给胡主席,那是胡主席1984年同访华的日本青年联欢的照片?梢钥闯,中国领导人一直非常关心与日本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交流。
小林说,这类活动形式是我们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向两国政府建议的,此外我们还为日中民间外交设计了许多新颖的方案。比如增进双方留学生、公务员乃至军校学员之间的交流;共同编撰教科书、漫画;互译出版日中两国的文化产品;让年轻人自己选择交流的方式和话题;在北京设立日本文化中心,等等。民间人士站在友好交流的第一线,了解两国民众真正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民间外交将把日中友好的春天延续下去。
加强节能环保合作
在不断深化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节能和环保领域的合作引人注目。
2007年12月中日两国共同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关于推动环境能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公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中国总代表柴生田敦夫说,2008年4月1日起,3家日本驻华机构联合设立了面向中国企业、机关的节能环保合作咨询窗口,接受关于节能环保商务活动的咨询,构筑起两国节能环保经济合作的商务网络。此外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还通过引进日本优秀的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开展各种行业调查和地区间交流合作,并举办展览洽谈会,为两国企业间的商务合作提供帮助。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北京事务所副所长曲晓光表示,中国“十一五”期间将加大环境;さ耐度,节能工程的推进以及企业节能行动的开展,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两国合作的方向,也为两国在节能领域的合作向纵深拓展创造了契机。
中日两国机构及企业在加强环保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交流的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巩固了两国的经贸联系,为双方的友好关系添砖加瓦。本报记者 曹鹏程 崔 寅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