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下午,北京某环保组织联同北京21名鼓手和十几名志愿者,擂响巨鼓,声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12月12日是气候变化全球行动日,来自100多个国家百万民众,在全球各大城市集会,表达对气候问题的高度关注。 中新社发 詹敏 摄
中新社哥本哈根十二月十三日电 题:气候峰会前半程:发达国家“无诚意” 中方谈判亮点多
中新社记者 李洋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程过半。总结这一周以来的峰会进程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间的分歧仍是峰会中存在的最主要矛盾之一。
峰会在协议草案谈判中虽已取得一些进展,但距离取得最后成果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不能有效缓解,未来的谈判将非常困难。
这周会谈中在媒体圈中一度爆发激烈讨论的所谓“丹麦草案”集中反映了两大阵营间的冲突。虽然该草案已经在国际社会的谴责声中销声匿迹,但发达国家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重义务的企图却一直存在。
欧盟虽然就向发展中国家减排措施提出了资金承诺,但具体内容却很含糊。发展中国家代表对此多为不满。代表七十七国集团发言的苏丹代表干脆直接将欧盟的提案斥为“微不足道”,指责欧盟方面在会谈中“没有展现诚意”。
最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的美国立场仍很消极。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斯特恩在继续宣传美方的陈词滥调,声称减排目标“不均衡”,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出减排承诺。美国的顽固立场遭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同声驳斥。
目前,发展中国家根据气候变化相关国际文件提出的很多合理要求仍被发达国家搪塞和漠视,使谈判再次险情叠现。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此前向本社记者预测的那样,由于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一些发展中国家代表集体退场,使会谈矛盾公开化。
中方的谈判代表顶住各方压力,亮点频现。上周,中国代表团已经通过各种场合举办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正式发布会,解振华、苏伟、于庆泰等高级官员几乎每天都要露面出席各种活动,在会场表达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中国在峰会中体现的立场是一贯的和明确的。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最近指出,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这既是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代表团设在会场的新闻中心一周来也成为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召开会议之际,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经常挤进数百人,连新闻中心外的狭小空间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本社记者接触到的多名外国代表团官员和记者都对中国新闻中心赞不绝口。
峰会第一周是在十二日的大规模抗议示威中收场的,现场依旧一片混乱。有印度等国的代表团官员向记者表示,出席这一周的峰会后,已经觉得筋疲力尽。然而,峰会重头戏却还没有登场。峰会第二周对于出席会议的所有人来说都将是非常艰巨的挑战。(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