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孔鹏
最大消费主题:抚养一个子女的总支出为9.48万美元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表明,中国的抚养比(包括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在2003年为44.8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将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38.8%。尽管2014年后抚养比的回升预期使总消费的增长率不会是爆炸式的,但未来的5年无疑仍是消费行业的黄金年代。
在里昂证券的调查中,约30%的中产夫妇表示,他们需要对父母提供财务支持。根据调查,中产夫妇平均将收入的8%,即约3000元用于供养父母,每年供养父母的资金在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的家庭分别约占27%、18%和7%。在调查者中,父母双方都可以实现自我供养的占69%,只有一方可以通过退休金或收入实现自我供养的占19%,都没有退休金或收入的占11%,而父母都已去世的占1%。
因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产夫妇对子女非常重视,平均每月在子女身上花费约85美元。子女目前都还很小,平均年龄不到7岁,但是估计随着他们的成长,花费将不断增加。据调查,0~3岁(幼儿园前)、4~6岁(幼儿园)、7~12岁(小学)、13~15岁(初中)和16~18岁(高中)的子女年均分别花费933美元、1002美元、842美元、903美元和1261美元。约70%的3岁以上的子女会参加至少一种业余课程,其中,英语课程最受重视,其次是数学、绘画、语文、舞蹈、钢琴、棋类、物理和化学等课程。
中产夫妇平均每月给子女的零用钱为180元,多于200元的占9%,而不给零用钱的占18%。子女的零用钱主要用来购买食品、书籍和玩具,其次用于文具和网吧。
中产夫妇为子女的花费持续很多年,即使子女已经工作、结婚、生子,花费仍然不菲。针对北京和上海的统计显示,中产夫妇在怀孕、分娩、幼儿园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大学毕业后前三年、结婚、房屋首付30%等11个方面的支出额分别为800美元、400美元、5900美元、8500美元、12400美元、6500美元、7600美元、14400美元、5800美元、6500美元和26000美元,合计94800美元。
最大的担忧:工作、医疗和房价
中产夫妇大部分是白领,收入主要来自工资,因此,工作是否稳定是他们最担忧的问题,其次则是医疗费用和房价上涨问题。相对而言,中产夫妇对退休和子女教育问题并不十分担忧,这可能与后二者属于长期问题有关。
首先,随着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里昂证券认为,虽然中国官方统计的2006年末的失业率仅为4.1%,但实际数字可能会达到7%甚至更高。预计到2010年,将有5000万新增就业大军加入职场竞争,而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只有4000万新增就业机会,也就是说,约30%的新增大学毕业生(2007年约495万)将在毕业后的第一年内无法就业。
其次,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仅有27%和32%的城市人口享受国家医保和养老计划。中产夫妇的平均年龄不大,因此他们仅将收入的5%用于医疗健康,其中,将1%~5%、6%~10%、11%~20%、超过20%的年收入用于医疗健康的分别占50%、22%、5%和2%,没有任何医疗支出的占21%。但是,很多中产夫妇担心自己的医疗保险不足,有40%的受访者并未被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其中超过一半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
虽然面临着就业紧张、医疗费和房价上涨等困难,中产夫妇仍然对未来比较乐观。首先,他们期望收入能够增长!
2006年中产家庭的收入平均增长了6%,但是认为2007年收入会比2006年有所提高的家庭占57%,认为会持平的占37%,认为会减少的占6%;认为2008年收入会提高的占62%,认为会持平的占36%,认为会减少的占2%;认为5年后会提高的占83%,认为会持平的占12%,认为会减少的占5%。
子女教育是中产夫妇的另一大期望。期望子女将来可以接受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中教育的中产夫妇分别占25%、31%、39%、4%和1%。有56%的中产夫妇希望子女将来可以出国留学。在职业选择方面,希望子女将来成为医生的中产夫妇最多,不仅因为该职业有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且因为该职业可以为整个家庭提供稳定和及时的医疗待遇——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产夫妇在医疗健康方面缺乏安全感。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职业是教师(教授)和政府官员,再后依次是企业家、律师、警官(军官)、职业经理、科学家、工程师等。
在回答“假如给你100万元,你会怎样花”这个问题时,多数中产夫妇表示会把这笔钱用于住房、汽车和出国旅游,有20%的夫妇表示会用这笔钱开创一项新事业,这一数字比表示会把钱存入银行的夫妇多3倍。
(摘自《 新财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