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座落在介休境内。我于少年时曾在介休上过六年中学,也曾游览过介休的许多名胜古迹,唯独绵山一直没有上去过。离开介休之后,倒是有机会游历过不少华夏名山,然而近在咫尺的绵山,却两次欲游都未能成行。绵山像谜一样地吸引着我。
去年秋季,我终于又有一次登绵山的机会。早些年,绵山就已经被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检查基地建设我偕两位同事,并邀了我的老同学介休市人大主任张培荣,还有我们的师长王融亮。王融亮老师对绵山素有研究,熟谙该山的掌故。我庆幸有了一个好“向导”。临行时,有人对我说,绵山若要畅游,应是朝发而暮归。我想,若是午发而夜归,也许别有一番情趣。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上路了。
绵山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岩沟东侧半山腰一条10公里长的线路上。我们从介休市出发,驱车经108国道,过了秦树乡的西欢村,然后沿着一条盘山公路缓缓向山中驶去。途中经过光岩寺、南天门、山神庙、朱砂洞、楞严会、李姑岩等景点,直达沟口山腰的龙头寺。
龙头寺位于绵山北端,由此向南沿沟逆上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内既建有佛堂,也有关帝庙和真武庙。关帝庙内桃园三兄弟及其他五虎上将之塑像,工艺颇为粗糙,疑为现代人之作用。由关帝庙左侧登60级石阶即到真武庙,回道远眺,只见峰峦起伏,梯田如鳞,远山碧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适逢乐人演练庙堂音乐,驻足片刻,恍若置身仙境之中。
出了龙头寺,车已不能行。我们沿山路左转,穿过当年的“天街”栈道,过了吊桥门,便到了著名的蜂房泉。蜂房泉又名石乳泉,俗名母奶头,乃因有数直个苔藓茸悬垂于200多米高的凹崖绝壁之上,酷似石乳、峰房而得名。石乳滴水时断时续,贮水常满。其水清洌甘甜,纯可见底。时见游人携壶取水,据传饮之可愈痼疾。我虽阅名山无几,但也领略过青城之幽、峨眉之秀,然而绝妙如此者,还从未见过。
过蜂房泉,沿“天街”继续前行,只见松柏森森,野花绕膝,壁立千仞,似巨屏扑面。偶一回首,忽见断崖处伸出一枝奇柏,通体皆枯,煞似游龙舞爪,活灵活现,独有龙头上生有几片绿叶,好象龙冠。原来这就是著名的绵山柏龙。所谓回头看柏龙,即由此说起。再往前走即到中岩,这里原有一座白云庵,为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当年介休地下党组织和牲盟会曾依托绵山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给敌寇以沉重打击。现在旧物大都无存,这里只剩下几孔破窑洞了。前行数十米,仰望断岩绝壁处有一洞口,名曰白云洞。据传有白云缕缕自洞中飘出,即为阴雨前兆。
由此处前行300余米,忽然峰回路转,顿觉路窄而途穷,至一断处仅有简易木桥可以通过。王老师说,此处即绵山兔桥,往前走至玉阁,还有一道鹿桥。兔、鹿二桥都是古代栈道。相传唐代高僧志超云游至此,前为绝壁断崖,后有猛虎追赶,幸有兔、鹿以蹄相搭方得通过,兔、鹿二桥因此而得名。大凡名山古刹,奇险处必有诸多耐人寻味之典故。这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取多行善事必有天助之意。
此时天已薄暮,我们穿过舍利塔林,沿曲径小路匆匆行进。转过一个急弯,忽见一处悬空建筑横亘于山腰之巨大岩洞之中,原来这便是久负盛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
此岩洞名抱岩,乃一高60米,宽150米,深60米的敞口石洞。洞120级石阶直上可进入洞中。洞分上下两层,下层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北有介公祠,祠内供介母和之推塑像。南有一四合院,为僧舍及客房所用。由大殿后攀60级石阶而上,可达洞之上层。上层有石佛殿三间,殿内所祀为空王佛(高僧志超)包骨真身,其石雕、泥塑十分精美。由石佛殿往东过木栈道有龙池,为历代祈雨处。池之北有五龙殿,内奉五龙及龙母;五龙殿向南有栈道直通城堡式小门。出小门则是一排悬空建筑雄踞断岩,可与恒山悬空寺媲美。听说抱腹寺有一古碑颇有名气,其碑文石刻著汉隶遗风,古朴苍劲,书体舒展,为古代碑刻中不可多得之珍品?上б蛱焐璋,难以仔细辨认。依稀可见碑额篆书《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八个大家,刻碑年代为唐开元十年,算来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年了。古碑旁原有云梯而上可至寺前石阶处,上至寺之北则有百丈铁索。据说原有的铁索已在战乱中毁掉,现之铁索是后来重新设置的。攀索直上可达绵山高层游览区,其中铁瓦寺摩斯塔顶,是瞻仰佛光的最好去处。我一时性起,竟独自攀援而上。最初几米,脚底有力,好象关不难攀;到10来米时,渐觉腿部乏力,但尚可支持;及至20来米时,山势越发陡峭,四顾石动树摇,难觅立之处。攀至约30米处幸有一平台,可供喘气歇息。我抬头仰望,只见怪石嶙刚,嵯峨叠嶂,暮色苍茫之中一条铁索直插云天,高不可及,令人悚然!几位朋友怕我脚下有失,接连惊呼危险!于是,我只好止步,循原路慢慢退回。
搞腹寺周围还有许多景点。据说高层游览区除铁瓦寺之外,还有许多庵堂和岩洞。对面有五龙峰,山上有五楼寺、五龙墓、以及介子推母子遇难处等,可惜暮色浓重,山高路险,不能一饱眼福,只得返回寺中。抱腹寺现仍在修复中,除恢复原有的建筑外,又新建了宾馆和曲槛长廊等其它一些旅游设施。据说为了修复绵山,介休一位民营企业家先后投入了千万元巨资。我不禁为这位企业家的气度和胆识所折服!
晚餐之后,夜已渐深,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新建的长廊赏月。此时明月当空,清风袭人,遥望远山夜色蔼蔼,时闻涧底流水潺潺,使人顿发思古之幽情。我忽然想起宋人欧阳修的咏月名句:“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用这两句诗描写绵山夜景是最恰当不过了。
在下山的路上,我仍在遐想:绵山聚天地日用之灵气,不仅山峰险峭,风光旖丽,而且人文资源也极为丰富。前些年融亮老师曾根据绵山故事创作了电视剧《绵山活佛》,最近又听说他新编的电视剧《介子推》即将杀青,我想播出之后一定会产生新的“绵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