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岭:介公祠上方是一个方圆约10华里的山头,因各种形态的古柏参天拔地,郁郁葱葱,人称柏树岭;粕揭运墒鞒破,绵山为“柏树王国”.有堪称全国柏树之王的秦柏,有植根于山崖半腰的龙柏,还有难以计数的虎柏、凤柏、象柏、鹿柏……更令人叫绝的是象征介子与介母的"子母柏".柏树岭又是岩谷、岩沟、岩上的交汇处,在此可以放眼绵山的前山、后山和山巅,使整个绵上山一览无余。
介公墓:由介公祠而上,到柏松岭上方中央,有一个圆形山丘,那就是介公墓。它居高临下,放眼四望,晋国山川尽收眼底。这是晋文公命随从收集介之推的遗物,依山为墓而建的。墓地松柏长青中残留有火焚的遗迹,并有元、明、清历代墓碑数通.以上介公祠、思烟台、足下亭都是当年晋文公为缅怀贤臣介之推而下令修建的。
哀号坡:晋文公即位之后,忙于政务。一日,看到解张等人写的《龙蛇歌》,才想到封赏竟忘了介之推。晋文公元年(乙酉)率领文武随从来到绵上山中寻找,但不见一点踪影。随从中有人说:“介之推是位大孝子,如放火烧山,他为不牵累母亲,定会从山中走出!敝囟惶灾欣,便下令三面举火。谁知子推母子初衷不改,宁死不肯出山.大火熄灭后,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触景伤情,便命随从捡起一块烧剩的木头做成木屐,穿在脚上顿足哀号:“足下,足下!”随从人等也都争先效法,哀号声此起彼伏,响彻林野。于是“哀号坡”的名称世代相传,对尊敬的朋友称“足下”的习俗也由此产生。穿木板鞋的习惯不仅曾风行国内,而且传到了日本等国。后来人们为避免提到这段伤感的往事,“哀号坡”也写作“艾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