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贝游骱毫跸蛑读邢纱房,介之推便被奉为道家之神,介公岭便是介子的隐居地、焚身地和享祀处。介之推是古今中外唯一以山、县、节、俗铭记的历史名人。有哀号坡、绵山碑林、神仙石林、一掌山、呼介石、子母石、莲叶泉、白鸦山、如意泉、鱼龟山、避火洞、思烟台、足下亭、介公岭、柏树岭、介公墓、慑神石等主要景点。鱼龟山,谐音于归,是介之推的归隐处。思烟台记载了晋文公焚山,有白鸦绕烟而噪,使火不能焚的故事。哀号坡、足下亭,讲述着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用烧剩的木头制成木屐穿在脚上口呼“足下”顿足哀号的往事。介公墓建于2000级石阶之上的柏树岭中央。居高临下,放眼眺望,古晋国山川尽收眼底。墓依山而建,有元、明、清历代墓碑数通。介公祠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祠。山顶还有李姑岩、铁瓦寺、竹林寺、银空洞、五龙庵、茅庵、摩斯塔等重要景点。
千百年来人们称介公岭为风水圣地。这里四面环山,前沟后川,左泉右谷,松柏苍翠,山花烂漫。雨霁,在此观云海,云雾苍茫,如万马奔腾,海市蜃楼。上看天堂仙境,平看白纱遮山,下看寺庙金壁辉煌。早晨云中观日出,一轮红日似一颗火球,渐渐冲淡层层云雾,喷薄而出。傍晚云中观日落,余晖虚无飘缈,火烧云似大红绸缎天边斜挂。有时还可看到山脚下大雨滂沱,山腰间阳光普照,山顶上云雾缭绕三重天的奇特景象。
鱼龟山:经过艰难跋涉,介之推母子终于走出狭谷,眼前豁然开朗。只见远处半山腰上有一山岩酷似鱼形,与之相对称的另一山岩又酷似龟状.子推不禁想到了《诗经·螽斯》中"子之于归,宜其室家”的名句!坝愎辍庇搿坝诠椤毙骋,“宜其室家”意为适宜于在这里建屋安家。这岂不是告说此处就是自己结庐隐居的地方?但又想到“子之于归”多指女子出嫁,又有点拿不定主意。介母看出了他的心思,便说:“我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女子出嫁是找到了归宿,你我找到了隐身之处岂不也是归宿?”一番话说得子推心明眼亮。从此母子二人便在此搭建草屋安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起了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督烦恕匪怠妒·伐檀》“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就是此时介之推母子生活的写照。
介公祠:在这八百二十级石阶之上,鱼、龟山岩之间,那窟巨形岩洞,便是介之推的享祀处——介公祠。祠内正殿主要供奉有介之推、介母及邻人解张的金妆塑像。两边偏殿中绘制有反映介之推生平的精美壁画,并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咏介子的诗词条幅。介之推被奉为道教之神,从西汉刘向所著《列仙传》开始,两千多年来世代供奉,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