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殿 当年高僧志超历经艰险,终于来到绵山聚徒弘法.但有很多野兽汲取了绵山之灵气,常出来兴风作浪,扰乱百姓.一次,释迦牟尼云游到绵山,看出志超定会成真,就命十大明王帮志超降妖除魔.志超成佛后,就托梦于百姓,在这里修建了释迦、明王殿。十大明王来到这里,又担负起了;げ鼐ブ芯榈闹霸。他们恪尽职责,降妖伏魔.明王受佛的教令而现出忿怒勇猛的形象,以降伏诸恶魔。之所以称明王,是因为明为光明之义,此佛以智慧而明,以智慧摧毁一切魔障.本殿供奉的明王有:一、焰曼得迦大忿怒明王,二、无能胜大忿怒明王,三、钵纳曼得迦大忿怒明王,四.尾觐那得迦大忿怒明王,五、不动尊大忿怒明王,六、吒枳大忿怒明王,七、你罗难拿大忿怒明王,八、大力大忿怒明王,九、送婆大忿怒明王,十、傅日罗播多罗大忿怒明王.该殿塑像为唐代风格,特别是三层悬塑,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堪称精品。
五龙殿 五龙为绵山的地方;ど。大家请看,五龙个个位居正中而龙母却被供奉到了一边,这与古代以孝道为重的美德是相违背的。原来这有一段来历:高僧志超入山时,绵山为五龙占据。龙母知道志超为空王古佛转世,便与他在抱腹岩下棋盘洞内下棋,有意输掉绵山。五龙对此表示不满,殿内的塑像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五龙想考验志超是否诚心向佛,便下起了漂泊大雨,大有将抱腹岩冲塌之势。志超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右手托起了岩顶,使抱腹岩安然无恙。现在五龙殿前岩顶还留有个巨大的佛掌印。这就是志超用手托山的印记。此殿为明代建筑。殿内还塑有五条龙,其中两条龙的爪里抓着人头。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有两个拦路抢劫财物的歹人,吓得百姓们不敢上山。后来,兴地村一个胆大的年轻人受众人委托,绕后山拜见空王佛?胀醴鸬弥,便命已皈依佛门的二龙去捉拿,二龙奉命行事,将两人捉拿到此。
毗卢殿 正中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的应身──释加牟尼及他的十大杰出弟子。他们分别是:摩诃迦叶、阿难、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迦旃延、优婆利、罗睺罗、富楼那、阿那律;其中目犍连即目连,号称神通第一。
笑口?怂,可见一笑口?姆鹕。这是弥勒佛的化身,是年三月十七绵山庙会,弥勒佛赶来赴会。他曾率十二高僧站在此迎接各方佛祖。此后便留在绵山参禅打坐,后打坐之处便有了他们的化身。因弥勒笑口?,故有“弥勒笑迎四方客”的故事。
百廿台阶 石阶前的两只石雕猛兽叫狻猊,是传说中吃虎的狮子、佛和菩萨的坐骑。登上120级石阶就是绵山主寺──抱腹寺。佛家认为人的一生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去掉一个烦恼;登上108个台阶烦恼就能全部去掉,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理想世界。其余的12个台阶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气,健步直上。
抱腹栖云匾额 为当代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介休籍人张颔所题。字迹古朴苍劲,既点明了抱腹岩多云,常被云封的自然景观;又道出了云峰寺建于抱腹岩这一寺与岩之间的关系,可谓画龙点睛之作。
傅山长联 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所题“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长联,上联形象地道出了此岩的奇特,为世间“绝无仅有”;下联写这里所奉祀的是介之推、空王佛等当地真神真佛,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
药师佛殿 相传药师佛曾口吐精华之气救护了绵山脚下的百姓,制止了一次可怕的瘟疫流行。人们为感谢佛的救命之恩,在这里修建了药师佛殿。殿中这位就是药师佛,是东方琉璃国的教主,又称“大医王佛”。他手持药丹,立下十二大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痼疾,帮众生消灾延寿。他的两侧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与药师佛合称为东方三圣。两侧供奉着十二神将,他们代表十二个时辰,是十二个时辰的守护神。每个神将下又有七千个夜叉,共同帮助药师救护天下有缘众生。殿前门廊下站着的两位天王,是;し鸱ǖ幕しㄉ。
弥勒高僧殿 正中供奉弥勒佛,是竖三世佛的未来佛。人们印象中的弥勒佛都是笑口?拇蠖敲掷辗鹦蜗,而我们这里供奉的则是弥勒佛的法身。两边所供的十二高僧,他们是佛教五个宗派的代表人物,是罗汉、菩萨和佛的继承人。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弥勒殿呢?弥勒曾带领十二高僧来给空王佛做寿,又留下了他的笑口。人们为了纪念,便在这里建此殿。
殿前廊下两位护法神是伽蓝菩萨和韦驮菩萨。韦驮又叫天韦将军,后因他追回了小偷盗走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成为菩萨。另一位是伽蓝菩萨——关公。讲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关圣帝君本是道教之神,刚才在龙头寺还是高台危坐,为何到此又站立在佛殿之前?这里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三国时,关羽曾坐镇荆州,因没有执行“联吴抗曹”的策略而失去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军俘虏遇害。他死后阴魂不散,悠悠荡荡来到了荆州当阳的玉泉山。一天夜里三更以后,只见空中关羽骑一匹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大呼“还我头来”。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认得是关羽,便以手中拂尘召曰:“云长安在?”关羽当即下马,乘风落于普净座前。普净说:“今将军被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那么被你所斩的颜良、文丑等六将之头又向谁去索要?”一席话,问得关羽哑口无言,于是恍然大悟:斩斩杀杀为佛门之大戒,自己与颜良、文丑均属无辜。从此皈依佛门,普净收他为半个佛,为护法大神。从此他忠于职守,成年累月伫立于殿门或山门。
空王洞 空王活佛,俗姓田,名志超,原籍陕西冯翊,后迁到榆次源涡。为反抗官府地痞的盘剥,为民请命,十五岁离家出走。唐武德五年(622),辗转来到绵山抱腹寺。此洞就是他当年修行打坐的地方。
广嗣峪 亦称求子洞。传说善男信女可摸洞内池中的石子祈男求女,摸到圆石生男,扁石生女,大家不妨试试。相传兴地村有一对夫妇,年过半百,但膝下尚无子女,二老很是苦恼。闻得空王佛有求必应,便来到抱腹岩求子,但空王佛正好外出说法,他们就在空王殿旁的一个岩洞中休息下来。此时忽听洞中传来佛音:“洞中有水,水中有石,石中有子!绷饺烁形,此乃空王佛点化。于是赶忙在洞中寻找,一看洞里真有水,伸手一摸,就摸出了一圆一扁两块石头。不久以后,他们便得一儿一女。此后,一传十,十传百,远乡近村的人们都来洞中求子,皆得灵验。从此就有了现在的广嗣峪。
张仙修行洞 张仙和他的妹妹在此洞中结伴修行,最后得道。善男信女们常在此洞中摸石求子,无不灵验,世人叫他求子张仙,妹妹即是送子娘娘。
迪公、鸾公修行洞 曹魏太和年间,瘟疫流行,朝中大臣多有染疾。明帝急召天下高人禳灾治病,高僧迪公应召入朝,诵经施法,瘟疫消除,朝廷上下无不欢庆。明帝欲召迪公赏赐时,迪公已化缘而去。后迪公云游到此,见山崖奇特,仙气缥缈,是修行参禅的风水宝地。返京上奏朝廷,明帝谢迪公禳灾之恩,赐予重金,敕建抱腹寺,并敕封为方丈。后迪公在抱腹寺洞内辟关辟谷,打坐成真。北魏高僧昙鸾,曾在绵山大岩寺弘法,后到抱腹寺洞内修行数年。修成正果后,一夜之间飞往对山,创立鸾公岩铁佛寺。后有晋、汾、并十余县的弟子千余人,并发展到交城玄中寺,晚年往返于晋汾之间讲经弘法。最后辟关辟谷坐化圆寂于修行洞内。四方百姓和弟子数千人,为其举行舍利安放仪式。现绵山黄土坡有昙鸾墓。
迪公、鸾公当年在此辟关辟谷时,洞穴封闭,唯留一小孔。洞外有沙弥守关。
观音菩萨殿有一年大旱,抱腹寺僧俗人等喝水、吃饭都成了问题。有一天夜里,志超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离禅房不远处有泉水自然涌出!敝境用沃芯,便找了一口锅接水,从此便有了一锅泉。观音菩萨又化为一个小沙弥在寺中帮忙,用他的宝瓢舀米,但米却从不见少,反而日益增多,不仅寺中的僧人够吃,还能接济很多百姓。有个僧人觉得奇怪,就在暗中偷看。半夜时分,小沙弥现出菩萨形,用勺在空中挥舞几下,然后向米缸倒去,米马上就涨,不一会儿就满了。这个僧人不觉惊叫出声,菩萨发现有人看见自己的真身,于是脚踏祥云向南海飞去,匆忙中将宝勺丟下,落地后就变成了这块石头。这就是舀米石的传说。人们为感观音救命之恩,便在这里修建了观音菩萨殿。因观音可现众多妙容,这里塑了观音的九位化身。这是观音菩萨殿,菩萨意译为“觉有情”、“大士”,即“发大心的人”。本殿塑像为九大观音,他们是:一、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千手表示;に械闹谏,千眼表示观察世间所有的一切。二、圣观音,为观音的总代表,又称正观音,宝冠中有弥勒佛像,表示能降伏外道邪魔。三、十一面观音,前后左右十面代表大乘修行的十个阶位── 十地,最上面代表十一地──佛果。四、不空绢索观音,职责是用绢索在苦海中打捞众生,使他们到达觉悟的彼岸;每次打捞绢索必有收获,所以说不空。五、如意轮观音,是救苦救难,解除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众生各种苦难的菩萨。六、青颈观音,念此观音可以使人脱离一切恐惧和危难。七、白衣观音,白色表示纯净,象征善心,胸怀慈悲。据说念白衣观音经咒,此观音就会出现,人们就可以满足各种善愿。八、水月观音,以水和月比喻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的佛理。九、准胝观音,意为洁净。据说此观音常来世间,使众生消灾延寿,消灭罪障,还能止小儿夜啼,使夫妻恩爱,治愈各种疾病。古往今来,凡是夫妻关系不和,患有疑难杂症,或家有“夜哭郎”的人们都来此菩萨前跪拜祈祷,十分灵验。为此他在民间最受崇拜,尤其受广大妇女的欢迎。千手观音前有善财童子、龙女像。善财童子为佛的弟子,据说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所以叫善财。
天所自出殿 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玉皇大帝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王母娘娘则是道教有名的女神,民间把她看作是长生不老的象征。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里的玉皇大帝和灵霄宝殿的玉皇大帝形象不一样,他没有戴朝天冠,而是平民装扮。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一天,三清召各方神灵在绵山聚会,玉皇偕王母也赶来。走到云峰寺上空时,突然听到美妙的佛乐。他们想看个究竟,于是变成一对老夫妇下界。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空王佛在给众生说法。不知不觉两个时辰过去了,听到妙处,玉帝不禁拍手称赞。这时,王母忽然醒悟时辰已过,禁不住喊了一声。人们回头一看,只见两位老人腾空而起,半空中现出了他们的真身,又现出了“天所自出”的字样。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便在他们所站之处修建了这所殿宇。
释迦殿 释迦成佛后,曾云游四方。当来到绵山时,发现这里山青水秀,是一个修行养性的好地方,但也有许多妖魔怪兽。释迦决定通过讲法教化他们,龙众也赶来听法。后来志超择地绵山,为感谢释迦,在这里修建释迦殿。
本殿奉祀的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二十九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苦行,在佛陀迦耶树下“成道”,悟到世间无常和缘起等理,便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佛经称为“初转法轮”。其后四十五年间,在中印度各地游行教化,信众很多,都尊称他为“佛陀”──觉悟者。八十岁时,在拘尸那城附近的沙罗双树下入灭。他的弟子将他一生所说的教法记录整理,成为经、律、论“三藏”,此后佛教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世界性的宗教。
两旁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及两位龙王(龙众的代表)。
禅泉高僧志超在抱腹岩聚众讲经弘法,为了减轻庙中僧人担水的困难,便用他的禅杖在此连捅三下,便有水涌出成泉,后人谓之禅泉。
罗汉殿 供奉观音菩萨及众罗汉,故此殿也叫观音、罗汉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小乘佛教认为获得这一果位,就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再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可以受到天人供养。但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和菩萨,为第三果位。修罗汉堂缘起于“十八棍僧救秦王”的故事:
秦王李世民率部前往洛阳攻打王世充,因寡不敌众兵败后,幸有十八棍僧杀出相助,才使他转败为胜。贞观十五年(641),他朝山拜佛谢雨,来到佛教圣地抱腹寺才突然悟到这十八位僧人就是十八罗汉的化身,于是倡导广修罗汉堂。这里的观音、罗汉堂,就是他此次上绵山时敕令修建的。
罗汉堂经过几次修复。大梁上的“大清康熙乙丑年”字样,便是最后修复的时间。
马鸣菩萨殿 供奉的是马鸣菩萨、四位侍者及打造并悬挂铁索岭铁索的元代焦居士及其外甥圆通和尚。马鸣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入灭后六百年出世的大乘论师。经书上说:有一次他到一个国家去说法,凡是听法的人都大彻大悟,国王的一匹马也垂泪听法。因为马能解其音,被他所说的佛法感悟,所以称他为马鸣菩萨。他所著的大乘论著作《大乘庄严论经》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佛教的哲理,在佛教界的名望很高。后来,那匹垂泪听法的马得道,成为马鸣菩萨的坐骑,跟随菩萨云游四方,教化众生。有一天,马鸣菩萨云游到绵山,见绵山山青水秀,风光迷人,心里很高兴。来到云峰寺,正好碰上焦居士和圆通和尚往铁索岭上挂铁索,很是辛苦。马鸣菩萨为他们这种虔诚所感动,便命此马驾上铁索飞到崖顶将铁索挂上。后人为了纪念,便在此修建马鸣菩萨殿。为了纪念焦居士、圆通和尚打造并悬挂铁索的功劳,在他们圆寂后,塑包骨真身像供奉在这里。
元焦居士真骨碑 邑人左遵道撰文,宋企贤书丹,赵惠刊勒,焦思敬立石。元代居士焦丰和外甥圆通和尚,都是介休焦家堡人,十分崇拜真神介之推和真佛高僧志超,经常上山祈拜。游览之余,发现唐代以前始悬于铁索岭上的铁索年久腐蚀,残断不全,决心重新打造。但要打造长18余丈的铁索,多达300余个的铁环,仅生铁就需4000余斤,谈何容易!但他决心已定,毅然上山,与外甥圆通和尚一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造成功,在马鸣菩萨坐骑神马的帮助下,将铁索悬挂上去。焦居士深爱古老神奇的绵山,更珍惜自己亲手打造的铁索通道,决心永世守护,后与圆通和尚在这里打坐圆寂。乡人为永远纪念,便塑二人的包骨真身像供奉起来。此碑记载了这段往事。
圆通、达元子修行洞圆通,元代介休焦家堡人,曾与舅舅一起在此打坐,最后坐化。此像为包骨真身。达元子原名梁志通,元代介休人,曾在此洞内出家修行。至大二年(1309)坐化于绵山。
送子娘娘殿
张仙和妹妹在绵山修行洞中结伴修行,最后双双得道成真。世人敬称张仙为求子张仙,其妹被尊称为送子娘娘。本殿是后人为供奉送子娘娘而修建。
励志亭唐玄宗开元八年(720),60岁的贺知章游览绵山铁索岭,但见崖壁陡峭,令人生畏。他喘息片刻,静心后,励志勇攀,一气登上山顶。围观的善男信女深受感动,捐资修建了这两个亭子,旨在激励人们勇于登攀。二十年后,80高龄的贺知章再次登临此地。忆及往事,挥笔题写“升降无私”四字,刻于碑上,并撰“铁索岭记”。后人将此亭称作“励志亭”。
藏经楼 为二层木结构悬山造。上层是绵山佛教图书馆,现已有价值十万元的藏书。下层为千佛殿,供奉有现在佛的数百尊佛像,其中不少是1940年火烧后幸存的,为明代前文物。
地藏菩萨殿供奉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菩萨遵循如来佛祖之旨,教化六道众生,为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闻知绵山是修行养性的好去处,便经常与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来此切磋佛法。当年高僧志超初来,绵山为五龙所居。龙母与志超下棋把绵山输掉,五龙兄弟大怒,一起作法,欲将抱腹岩推倒。情急之下,志超耳边忽然响起“地藏法力无边,大岩安然无恙”的声音。志超闻言,便用右手将抱腹岩托起,顿觉臂力无穷,犹如天柱岿然。事后,志超为感谢地藏菩萨相助之恩,修建了这座大殿。
天文灯图:从龙头寺至水涛沟的十里长廊的悬崖绝壁之上,悬挂着六十余种天文灯图。主要有:龙头寺为玄天灯图;圣乳泉为二十八宿灯图;大罗宫为三宝印灯图和十日五行相生灯图;天桥为伏羲八卦灯图和河图、洛书灯图;一斗泉为玉皇灯图;朱家凹为天尊地卑灯图和阳中阴、阴中阳灯图;云峰寺为周天灯图、北斗天轮灯图、十一曜星灯图,栖贤谷为太极灯图等。这些灯图各兆吉祥、主好运。
祭拜九宫八卦安土神灯:凡有修建动土者,可祈工程顺利,平安施工;
祭拜本命灯仪:可护佑自己出入平安,凡事顺心;
祭拜北斗灯仪:可为自己或家人消灾解厄;
祭拜南斗灯仪:可为自己或家人保命延生;
祭拜玄坛黑虎灯仪:可为自己求得财路畅通;
祭拜十一曜灯仪:可使全家平安,流年顺利;
祭拜北斗天轮灯仪:可使四时调和,无水火、疾病、刀兵、劫贼等灾厄;
祭拜周天灯仪:可祈佑国运昌隆,国家昌盛,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祭拜天尊地卑灯仪:可使企业兴旺,人心善顺,员工团结,事业发达;
祭拜玉皇灯仪:可祈百福临门,好运常伴;
祭拜玄天灯仪:可祈绝灭天灾,除罪延生,一生平安;
绵山祭拜天文灯图源远流长:据史载:建平3年(332),介休一带发生雹灾,冰雹大如鸡卵,平地水深三尺,方圆数百里摧枯拉朽,庄稼荡然无存。后赵皇帝石勒急召中书令徐光,商议免灾之法。徐光说,此灾是因朝中妖孽奸党专权腐败,人心不顺所致。臣夜观天象,上绵山拜北斗可消灾害。石勒应允,徐光便在绵山天桥石寨设案焚香,祭拜北斗天轮星座后,为祈求后赵永免天灾,将此灯图悬于天桥绝壁之上。后石勒又命人在天桥安放河图、洛书等灯图。
唐贞观十一年(637),星象学家李淳风被召为太史令。一日,李淳风进宫向太宗密奏:“臣曾于大业十一年在绵山研学八卦,推出:周天有异,大唐中弱!碧诖缶,急问对策,李淳风答:国运乃周天星座所主,绵山祭拜星座历来灵验,宜前往拜之。太宗便命他秘密前往。李淳风在绵山抱腹寺祭拜周天星座,为保李唐江山永固,还命人将此星座悬于抱腹岩下,后又命人在龙头寺安放了玄天灯图等。后果有开元中兴。玄宗得知此事后,又命人在大罗宫安放了三宝印灯图等。
宋仁宗晚年无子,只有宗实、宗殷养子二位,立储之事一直未定。嘉祐元年(1056)春,仁宗上朝突发重病,朝中大臣为立储勾心斗角,西夏压兵边境,一时朝廷内外;姆。不日仁宗病轻,宰相文彦博密奏道:“立储不决,内外不安。敝乡绵山星座灯图灵验,请拜而卜之!比首谟υ。文彦博绵山返朝后,奏道:臣在绵山拜宗实、宗殷本命灯图,宗实星座闪亮无比,拟立为储。仁宗大喜,立宗实为储,后为宋英宗。文彦博又在圣乳泉安放二十八宿灯图,在栖贤谷安放太极灯图等。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百废待举,但众皇子欲争立储,明争暗斗。一日,朱元璋召御史兼太史令刘伯温商议。刘奏道:众皇子尊卑颠倒,必乱及朝纲,绵山朱家凹为陛下发迹地,臣愿往拜天尊地卑星座,以安朝政。太祖准奏,刘伯温来到绵山朱家凹祭拜天尊地卑星灯图。为长治久安,将其安放于此处悬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