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城隍是城池守护神。远在周代,腊月举行祭祀的八神之一的“水庸”就是这里所说的“城隍爷”。
《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妙经》中称:公忠正直,有求必应,如影随形,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保邦,功施社稷,善救生民……”,又称:“统辖十八司,主管百万神将……(是)干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之神!弊慵勤虻纳裢,所以有“下方生人皆由城隍申奏,一方亡魂皆由城隍管理”的说法。
所以凡有城池处,都建有城隍庙。有关城隍庙的一些风俗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道士打醮,要发“城隍牒”;死于异乡之人,必焚烧“路票”,并且要沿途焚烧,才能魂归故里。因为城隍忠直公正,可判生死,所以平民有冤时,写状到庙焚烧,谓“烧王告”。同时,一年要抬城隍像出巡三次,叫“城隍三出府”。首次是清明节,主要是扬洒饭食,施舍饿鬼;其次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专查民间冤魂,当面受理申诉,予以公断;再转案卷于东岳,使之早日转生。冬季,即农历十月初一,五谷归仓,放鬼出城,让其游荡散心。这三个出巡日子,也是民间为祭祀祖先扫墓烧冥币的时间。
城隍庙的来历:清代乾隆年间,介休北辛武冀以和是有名的大财主,也是个大善人。他曾把村里几座庙宇进行了补修。当他得知绵山是块风水宝地时,为了保其在全国各地生意平安,于是在此修了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