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舞台今年接连上演了几幕事涉中国、以“价值观”为主旋律的“小夜曲”:8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利用出访印度等亚洲三国之机,提出日本要推行“价值观外交”;两个多月后的10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同样借出访印度之机,提出要改变德国以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推行“价值观外交”。
“价值观外交”是冷战的产物,首倡者是美国。默克尔和安倍的“价值观外交”,不过是用新瓶装了美国的旧酒,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在世界经济排行表上位居第二、第三的日本和德国的政治家,相继重拾“价值观外交”,其针对的对象,是经济总量正在赶超德国、日本的中国,其选择的舞台,又都是目前得到西方国家追棒的另一个新兴亚洲大国印度,个中原委,耐人寻味。
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高调访问印度,行前她在德国基督教联盟党议会党团的一次亚洲政策会议上说:“许多年来我们的目光总是投向中国。我认为,作为欧洲人,我们在印度这样的国家也拥有充分的机会,但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必须较为迅速地付诸行动!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联盟党提出了一份亚洲战略文件,称崛起中的中国已逐渐在能源采购、原材料供应、外贸、非洲等领域乃至发展模式上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德国和欧洲应加强与美、印、日等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国家的合作来加以应对。
这些似乎表明,默克尔政府今后有意走上一条拥抱印度、抗衡中国的亚洲外交路线,情况会是这样吗?
细读默克尔党的这份文件,可以看出,其主旨在于检讨德国的亚洲政策,为在亚洲迅速崛起的国际环境下维护德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出谋划策。文件得出的结论是:亚洲崛起已给世界带来巨变,亚洲已在经济、政治甚至文化等领域对德国和欧洲构成战略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面对挑战,德国和欧洲相对于美国来说还准备不足;利用机遇,德国和欧洲也远落于美国。为了避免亚洲崛起导致欧洲的全球影响力下降,德国和欧洲一方面需要在经济、金融、科研和教育等政策上进行调整,以全面提高竞争力,同时还加强与亚洲的经济联系,搭乘亚洲的经济发展快车,另一方面还需要与美国联合,并与亚洲新兴国家加强对话,争取将这些新崛起国纳入“国际秩序”,为欧洲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
按德国学者的说法,这份亚洲战略文件指出了未来德国亚洲外交的两个新方向:一、从施罗德时代的“中国中心”,转向在与中国加强交往的同时开拓与经济同样取得迅速发展的印度等国的合作潜力,以充分利用亚洲崛起的机遇;二、从以往的“经济中心”转向在发展与亚洲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关注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ず腿巳ǚㄖ蔚攘煊,以主动应对亚洲崛起带来的全面挑战。
“重新发现印度”之旅
德国基督教联盟党议会党团在默克尔访印前夕公布亚洲战略文件可能并非偶然。这次访问为默克尔的亚洲新政起到了广泛的宣传效果,德国媒体普遍强调默克尔此访与施罗德时期只重视中国的区别,德国经济界对默克尔帮助“打开印度大门”也普遍表示欢迎。德国经济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现在在中国做生意已不再那么便宜了”。对德国商人来说,每年经济增长接近10%的印度是一块尚未充分发掘的“金矿”。在德国外贸伙伴排名表上,印度仅处于第29位。德国亚太委员会主席、巴斯夫集团总裁哈姆布莱希特说,和英国、美国或者日本相比,德国经济界对印度的投入较少,还远远没有充分利用印度次大陆所具有的潜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