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選前呼聲最高的鳩山內閣副首相兼財務大臣菅直人成功當選為日本民主黨新一任黨首。由于日本民主黨現(xiàn)在是第一大執(zhí)政黨,成為民主黨黨首的菅直人成為新任日本首相已成定局。
鳩山辭職 政局動蕩
由于未能處理好美軍在沖繩的普天間基地轉移等問題,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6月2日含淚辭職,成為日本戰(zhàn)后第5個短命內閣。民主黨干事長小澤一郎也決定同時辭職。從執(zhí)政近半個世紀的自民黨手中奪取政權的鳩山內閣僅僅上臺9個月就宣告結束。
在鳩山與小澤同時辭職后,日本政壇隨即陷入混亂之中。派系復雜的民主黨內部開始圍繞候選人問題進行角力;因普天間問題退出聯(lián)合政府的社民黨與民主黨的分歧日漸加深,民主黨執(zhí)政地位岌岌可危。
為了避免政治真空及應對7月的參議院大選,保住民主黨的多數地位,在鳩山辭職后民主黨內部立刻著手選舉新任黨代表。僅僅兩天后,菅直人便走上前臺。菅直人是民主黨內的元老,1996年與鳩山等人組建民主黨并就任黨首,與鳩山、小澤一郎一起被視為民主黨的“三駕馬車”。在4日就任民主黨黨首后,菅直人表示自己將在任內繼續(xù)貫徹鳩山內閣的政策,并盡最大的努力正確處理好“政治與金錢”的關系,塑造一個清廉的政黨形象。
內外交困 壓力重重
鳩山內閣是民主黨上臺后的首個內閣,為什么也擺脫不了短命的厄運呢?
鳩山上臺之初,日本民眾對鳩山及民主黨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自民黨長期政權留下了諸多后患,經濟發(fā)展停滯、對外關系的混亂等,全日本的大街小巷都充滿了變革的聲音,鳩山領導的民主黨以清新的形象,重新調整日美關系、讓美軍基地從沖繩搬出去的口號、對有兒童的家庭提供資金補貼等許諾極大地滿足了選民的心理要求。而對行政體系要做出的改革,更讓日本有了新的希望。
然而9個月后,鳩山當初的承諾化為了泡影,先是對美軍基地撤出沖繩問題上沒有實質的動作,基本上延續(xù)了自民黨時代與美軍達成的協(xié)議。由于執(zhí)政聯(lián)盟內部意見不一,遷移方案遲遲不能出臺,沖繩的負擔沒有得到半點減輕,沖繩民眾的期待完全落空。
經濟上,鳩山政權同樣沒有實質成果可言。新政權只是在行政法人總數整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至于在振興經濟的新對策方面,則遠沒有一個成系統(tǒng)的政策。有說法稱日本經濟已經明顯地從“失落的十年”走進“失落的二十年”。
國民對民主黨的失望,對日本民主政治的失望,是導致鳩山下臺的根本原因。鳩山在宣布辭職后的答記者問時,直言不諱地說,“國民已經不再帶著傾聽的耳朵了”。
鳩山幾天前還宣布不會下臺,但話語落下不久便黯然辭職,也顯示出民主黨內部矛盾重重。
未來日本 何去何從
鳩山的辭職給日本的政壇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新上任的黨首菅直人能否帶領民主黨在參議院大選中獲勝,其未來的內外政策是否會變動,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從目前態(tài)勢看,菅直人的首要任務是在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確保民主黨的優(yōu)勢地位,但由于時間緊迫,民主黨的前景不容樂觀。首先是面臨執(zhí)政聯(lián)盟的瓦解。由于普天間遷移問題的分歧,社民黨已退出執(zhí)政聯(lián)盟。年初以來,自民黨“自我手術”,搞新政黨重組,并與地方勢力新黨結合,形成了日本政黨政治的“第三極”力量。如此看來,民主黨的多數地位岌岌可危。因此,菅直人在一個月內扭轉這種不利選情的難度很大。
在未來日本內政外交走向上,據專家分析,繼任首相菅直人的政策不會發(fā)生大的轉變。內政上,由于小澤一郎的政治影響力尚存,并且菅直人明確表示將會繼續(xù)實現(xiàn)鳩山內閣的想法,因此未來民主黨政權將會延續(xù)并深化其前一階段的國內政策。
經濟上,目前日本政府尚未明確經濟方針,但外界預估,由前任財相菅直人出任新首相,日本經濟改革的腳步將會加快。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經濟已長期處于低迷狀態(tài),加上政治上的動蕩,這種低迷將會繼續(xù)進行下去,甚至有可能會出現(xiàn)比較大的反復。
對外關系上,對新首相來說,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依然是個“燙手”的山芋。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當,必然繼續(xù)危及新政權穩(wěn)定,并對民主黨參議院選舉結果產生影響。(楊子巖 黃京一)
參與互動(0) | 【編輯:孟湘君】 |
相關新聞: |
專題:日本首相鳩山辭職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