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当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走进保守党党魁爱德华·希思的办公室,宣布她决定与他竞争党主席的职位时,这位前首相甚至没费心抬头看一下眼前这位女士。
“你会输的。”他说,“祝你今天过得好!
谁也没想到,这个杂货店主的女儿后来成为20世纪执政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她也是影响这个国家最深的政治家之一。4月8日,当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之后,像过去几十年一样,英国不同阵营的媒体在讣文中对他们唯一的女首相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对支持者而言,这位首相力挽狂澜,将一个负荷过重的政权驶上正轨,扭转了社会的经济衰退,并使大不列颠重新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但左派知识分子见到的是,撒切尔夫人拆毁了英国从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鼓励了自私贪婪,导致社会动荡,公众分裂。
只是,不论是否同意她的所作所为,有一点是所有人的共识:撒切尔夫人改变了英国,她值得人们以敬意对待;纵观其一生,她都在试图让每个人尽可能自由自在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一家英国媒体在讣文中评论说,撒切尔夫人促成了冷战的结束,温斯顿·邱吉尔也结束了一场战争,但后者的主张从未成为一种“主义”。
在那个普遍认为女性太软弱不适合管理社会的时代,撒切尔夫人以不可思议的强硬和独断专行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她在保守党年会上出现时,现场那些出身高贵、自命不凡的绅士们瞬间鸦雀无声,就像一群被女老师震慑住的学生。
“每当她有了新的想法,就会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杰弗里,这件事得这么这么发展……现在,从我办公室出去,让整个国家接受这项主张!”保守党的资深议员杰弗里·阿切尔曾这样回忆撒切尔夫人的决断。
当时,身为保守党副主席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回答一声:“是,首相大人!
但阿切尔对此心服口服:“她的信念吸引了我——如果她相信什么,就会贯彻这一目标,并为它而战!
有一回,在听着一份关于保守党应当走“中间道路”的报告时,她从手提包里掏出一本哈耶克的《自由宪章》,“啪”一下扔到了桌上,并告诉在座的“实用主义者们”:“这本书,才是我们应该信仰的”。
在1987年一次著名的杂志采访中,撒切尔夫人甚至告知她的选民说,有什么问题都指望政府和社会去解决的时代过去了:“他们把所有的问题都扔给了社会,可是‘社会’是谁?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只有一个个男人女人,以及家庭;人们得先指望着自己,如果离开了人,政府没法做任何事。”
“我们的责任,是照顾好自己,然后帮助我们的邻居。生活是一桩互惠互利的小生意,现在人们已经得到了太多的权益,但并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
在出任教育与科学大臣后的第一个月,她就取消了给全英所有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学童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亦因此被《太阳报》冠以“牛奶掠夺者”的称号。历史上,每一任从牛津大学毕业的首相都会获颁该校的荣誉学位,但撒切尔夫人是例外,因为她坚持削减教育经费。
推动自由市场的信念,使撒切尔夫人几乎摧毁了英国的福利体系。她的内阁推出了激进的税收政策与削减开支的预算,遏止工会影响力的草案相继出台,她将原本需要申请的福利房廉价投入市场,还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卖给了私人。这些政策使得伦敦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很多人拥有了原本买不上的房屋与股份,也有很多人失去了原本生来就享有的福利;结果,英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城市里不断发生骚乱。
就任首相一年之后,面对舆论希望改变经济政策的呼声,她发出了政治生涯中最有名的豪言:“我要对那些屏息凝神、等待着传媒所宣扬的‘180度掉头’成真的人们说:你爱怎么转就怎么转,但本夫人,绝不掉头!
作为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经常遭遇抗议,英国民众包围她的座驾,边喊着“撒切尔滚蛋”,边朝她扔生鸡蛋。人们对她执政时代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抗议的工人留下的满大街臭气熏天的垃圾。但这位女性从来不为所动。她的手提包里长年装着梳子、口红、手帕,以及脸上被泼硫酸后可用的解毒剂。
从1982年起,英国的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不久,她不顾内阁反对,出兵南美,夺回了被阿根廷入侵的?死既旱,声望立即从谷底反弹。
第二年,在首相如钢铁一般强硬的信念面前,全国性的罢工行动最终崩溃。
少有政治家会在任期内以这种方式行使权力,也少有人能得到如她那般两极化的评价。这种争议在她卸任多年后仍未见平息。2002年,一尊已完工的白云石撒切尔夫人塑像,还没等移交去下议院,就被一个愤怒的反对者砍掉了脑袋。
而撒切尔夫人的知音也不少。今年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演讲中提及,当他看到电影《铁娘子》中撒切尔夫人顶住社会强烈反对,坚持削减政府支出的一幕时,感怀在心,不禁流下泪水:“她真的很了不起!
她被苏联《红星报》嘲讽为“铁娘子”,这个绰号很快随着塔斯社的宣扬传遍世界,但撒切尔夫人似乎对来自对手的这个雅号颇为喜欢:它确切地描述出了自己的特质。
“铁娘子”从政生涯中少有的落魄时刻,似乎是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台阶上的失足一跌。那一次,她领教了一个更加强硬对手的决心。
但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她与谈判对手邓小平也许是知音。1982年的这趟北京之旅,撒切尔夫人已经敏锐地嗅到了中国的变化。她特意去了一趟东安市场,在一个个体户的水果店中买了一串葡萄!罢饩褪鞘谐 保笔彼。
回英国之后,她还用在中国的见闻去教训那些拒绝改革的英国政客:死抱着国企不放是没有意义的。
在北京的跌跤没有改变“铁娘子”的强硬性格。她还是那个认准了就不愿妥协的强人,似乎没有什么事能要挟到她。
撒切尔夫人一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刻,是在59岁生日的前一天遭遇“布赖顿旅馆爆炸案”。爱尔兰共和军原想暗杀参加保守党大会的撒切尔夫妇,但他们的炸弹放错了楼层。酒店被炸得面目全非,首相幸免于难。
从废墟中走出来后几小时,她就在照常进行的保守党大会上作出了典型的撒切尔式的强硬反应:“这种袭击已经失败,所有想要通过恐怖主义破坏民主的企图都会失败!
“在她身上最独特的事情是,她是一个有信念的政治家,并且随时准备着维护她那些或好或坏的信念。她有着根深蒂固的信念,而且决不妥协,这是她最强悍的地方,也是她最薄弱的一环。”在给撒切尔夫人的悼文中,英国广播公司(BBC)作出了这样的总结。
撒切尔夫人在经济事务研究所总部会见过哈耶克。两人聊了半小时,当前者离开之后,哈耶克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直到工作人员围上来询问他对会面的看法——这位经济学家充满感情地说:“她可真美!
但这样的时刻,在“铁娘子”的生活中,似乎并不多。
晚年的撒切尔夫人,远离公众视线,生活在伦敦的寓所。有一次,女儿帮母亲整理衣柜,发现里面尽是落满灰尘、没有熨烫的套装。她问妈妈“日常穿的衣服在哪儿”,得到的回答是,“我平常就穿这些,我永远不会买一件休闲款式的衣服”。
那时候,她正饱受孤寂与疾病的困扰。与她感情甚笃的丈夫在2003年去世,而患阿兹海默症的撒切尔夫人常常忘记这件事,她不时还会与并不存在的丈夫聊天说话,再一次次被子女告知丈夫的死讯。每当这时,昔日永远自信强悍的撒切尔夫人总是显得迷惑又惶恐。
“当首相,是一份非常孤独的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应当如此……但有丹尼斯在,我从来都不是孤单的。他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多么好的一个丈夫,多么好的朋友!”
她曾经拒绝拐杖,认为那象征着虚弱与无助,但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拐杖与平底鞋是她出门时必须的装束。人们偶尔会看到老太太一个人在公园看小男孩踢足球,或是扶着门框艰难行走。她的子女几个月才会出现一次,由于母亲早年忙于工作,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那么深厚。
很多年后,赋闲在家的撒切尔夫人对一位保守党资深议员说,从政让她的家庭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假如可以再活一次,她一定不会选择这个职业。
无论如何,她的影响力终究远远地走出了家庭,成为一名被载入史册的重要人物,一个会被几代人铭记的政治符号。
对于许多普通的英国人而言,撒切尔夫人最后一次引人注目的公开亮相,是2007年她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的揭幕仪式。在那里,与她并列的是签署《凡尔赛条约》的英国首相劳莱·乔治与领导英国人取得二战胜利的丘吉尔等名相,但撒切尔夫人,这唯一的女首相,则是唯一一位在生前获得如此尊荣的英国政治家。
这时候,年过八旬的撒切尔夫人反倒开起了自己的玩笑:“原本希望一座铁铸的雕像……但铜的也好,不会生锈。还有,这一次,我希望它的头能被保留着!(记者 黄昉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