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4日电《香港商报》7月14日发表经济点评文章说,在石油及农产等商品的涨价推动下,全球通胀有升温之势。香港的高度自由开放经济,自难免受影响,而一些本港因素更令问题恶化。这些因素包括港元随美元贬值、与内地交流密切和本港的经济状况等,形势比较复杂。为求彻底缓解,必须针对通胀的全面走势及个别根源,制订有效的应付方案及具体措施,而一切必须建基于科学论证之上。
文章摘录如下:
习近平副主席访港,除了解奥运马术比赛的准备工作外,更十分关心香港的经济民生问题。的确,在高通胀下百物腾贵,自影响生计。近期本港社会对此颇多怨言,令港府亦开始予以重视。因此,对香港通胀的性质及应对之道,须详加探讨,以便制订恰当策略。
香港通胀近年持续上升,居民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PI)在2005年上升1%,在2006及去年均升2%;去年自年初至年尾呈稳步上扬之势,今年头5个月亦复如是,由1月的3.2%上升至5月的5.7%,有估计指到年底或可达双位数。从结构看通胀属食品主导型,如5月食品涨价幅度高达19.2%,为平均通胀的三倍多,其中猪牛肉价升逾五成,食米升约四成,乃高中之高。这与中国内地的通胀形态相近,反映两地货物交流紧密,令香港经由入口受到内地食品涨价的颇大影响。另一通胀率较高的类别为电力燃气及水,在5月涨价达6.9%,亦超过平均,乃国际能源价格大升的反映。
以上是通过入口而来的输入型通胀,其影响因港元相对欧元及人民币等主要货币贬值而加强。
我们也不可忽略本港的内生通胀因素。
首先,从宏观层次看,当经济旺盛时,易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自2004年复苏至今,本港GDP增长均在6%之上,持续高过长期平均升幅;失业率则持续下降,令劳工市场出现偏紧状态,均会增加通胀上升风险。
其次,房地产业乃经济支柱之一,而楼价随经济上升又可推高通胀。CPI中住房一项在5月上升6%,已稍高于平均通胀率的5.7%,但此数据严重滞后,故实际升幅将在今后逐步浮现。
面对上述情况,港府为求缓解通胀之困扰,必须对症下药。
首先,国际商品涨价及输入型通胀,并非本港所能调控,故别无他法,只能适应之。港元贬值固然会提高通胀率,但升值却非解救之道︰联汇机制不能随物价波动作短期性的频繁变动。最近油价大升,令众多下游行业如运输、公交业界人士及渔民等,纷纷举行示威,要求政府给予补贴(如减税等),但这绝非真正出路。各行业只能由对客户提价及增效,来消化用油成本上升,补贴既难持久,更不应用来抵销长期性的油价涨势,否则只会造成各种市场扭曲而徒增问题。
在内生通胀因素方面,政府可做的事较多。
首先,要采取宏调收紧政策以防经济过热。联汇制度令香港丧失了货币及汇率调控能力,必须追随美元减息贬值。这样乃在经济旺势下施行扩张政策,有火上加油之效,故必须采取财政收紧政策来作对冲。但港府为平民怨大举“派糖”以亿位计,甚至不惜因而重现财赤,施行了与收紧背道而驰的强力财政扩张政策,乃纵火而非救火,“派糖”中不少项目在原则上是补贴中产阶级者(如减差饷等),虽可减缓通胀冲击,却非合理之举,补贴只应给予最低收入阶层。
此外,如前述工资及楼价乃两大内生通胀来源,故政府应更积极地防止这两方面出现大涨价。不幸者是现行政策亦属火上加油:一是勾地制限制了土地供应,乃变相实行高地价政策;二是给予公务员大幅加薪,名为与市场看齐,实即成了工资上升的领头羊,加大了引发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风险,令日后更难于控制通胀升势。
总之,港府的多项政策都有加深通胀的不良副作用,理应在全盘检讨后,加以修正。另一方面,还要力拒民粹主义倾向,务必坚拒不合理的、以补贴抵销通胀的各种要求,尤其不能浪费公帑去补贴高油耗行业和中产阶层。须知,补贴并非真正注重民生及科学施政之道。(凌昆)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