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绉掑悗 椤甸潰鑷姩璺宠浆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缃戦椤?/a>
鎮ㄥ彲浠ュ幓杩欓噷鐪嬬湅~
|
在广州,有一个内地社区服务的“第一中心”——荔湾区逢源街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这个由香港邻舍辅导会与荔湾区逢源街道办事处合办的康龄中心,近10年来共组织了大型的社区活动1350多次、提供居家养老服务6922次、组织了1000人建成10支志愿者队伍…… 事实上,广州与香港在社会慈善事业及社区服务上的交流,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多。昨日,我们讲述了广州一位区级民政官员到香港取经并回到广州建设社区的故事。今天,我们将介绍5名长期在广州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香港和广州社工,通过他们亲身带动和经历广州社区服务建设的过程,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两地在这方面的差异与交融。 杜敏(香港) 见证“第一中心”的成长 “当这里还是一栋破房子的时候,我就开始参加建设了。连一张座椅、一张红木桌子、一件装饰品是在哪里买的,我都说得出来!毕愀哿谏岣ǖ蓟嶙噬钌绻ざ琶糇诶笸迩暝唇治牟谏峥盗渖缜裰行哪冢倌克墓,脸上笑意丛生。 荔湾区逢源街道办事处与香港邻舍辅导会合办的这个康龄中心,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内地社区服务的“第一中心”,也是与国际同步的社区服务中心。一组枯燥的数字,可以有力地说明它的地位:自从1998年5月投入服务以来,康龄中心组织大型活动1350多次,共参与人次20960人次;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共6922次;社区教育共举办90多次,有12078人次参与;长者支援服务举办了90多次,1500多老人受惠,探访共计27613次;组织1000多人建成共10支志愿队伍,举办志愿活动及培训305次,参与志愿服务共计11920人次,服务时数达43934小时。 由于社区服务工作做得好,国家总理温家宝、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广州市长张广宁都曾“慕名”前来逢源街道和康龄中心参观指导,并无一例外地给予高度评价。 最近几个月,杜敏到广州康龄中心来的次数更加频密,几乎每周一次!捌涫倒ぷ魇怯晌易约喊才诺模绻诠阒莨ぷ鞑豢,我完全可以不必常来!倍琶籼孤实厮。而这么多年来,她在这里所感受到的快乐的热度没有丝毫减退:“因为广州人人情味很浓,我和大家在一起很温暖、做得很开心!” “毫无疑问,香港回归是一件好事情。”杜敏说,她在组织香港年轻人到广州社区服务机构参观时发现,回归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感大大增强,渴望了解内地的愿望也更强烈!拔颐窍M绦⒒忧帕鹤饔,通过社区服务活动推进两地的深入交流。” 董志发(香港) 社区服务就是“助人自助” 香港邻舍辅导会总干事董志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与内地合作,为主管社区服务的部门讲课和做培训。改革开放后,两地来往愈益频繁密切。1996年,逢源街党工委书记王辉参加由市民政局和邻舍辅导会合办的培训班,由此认识了董志发。当讨论起建设老人社区服务中心这一话题时,一方有需求、有热忱、另一方有资源、有经验,于是两者一拍即合。 广州有天时地利人和 为筹建康龄中心,董志发仔细考察了逢源街的相关情况。这里虽然已有一些长者服务点,但设置和内容不够充实。董志发同时发现,逢源街耀华社区的环境十分宜人,大宅幽雅,小巷悠长!八嵌际橇诶锸降奈鞴卮笪,不同于高楼大厦的垂直式居住,很便于老人家串门聊天”。 逢源街优越的先天条件让香港方面备受鼓舞。恰巧此时,在耀华社区拥有一间祖传西关大屋的凌姓香港警司,打算把祖屋无偿借给逢源街使用。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康龄中心很快便顺利建成。逢源街将街道计生办的年轻工作人员黄郁雯调到康龄中心,邻舍辅导会则派出高级职员杜敏担任中心督导,并专门聘用一名资深社工李涛常驻中心。 从“领导”到“董生” 香港邻舍辅导会是一所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注册非牟利(慈善)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民间筹款。据粗略计算,自1998年与逢源街展开合作以来,邻舍辅导会平均每年投入康龄中心和展能中心的经费达到近16万元,占自身所获筹款总数的约六分之一。而最近建立的华林街邻舍综合服务中心,更接受了邻舍辅导会20万元的资助。而这些在香港邻舍辅导会总干事董志发看来,每年拨出占总收益的六分之一对广州进行援助,绝对是“物有所值”。 1998年康龄中心开幕式上的一个细节,至今让董志发记忆犹新。那天当他和李涛到达现场时,负责接待的老人家们一口一个“领导”,喊得恭恭敬敬!霸谙愀,别人都是叫我'董生'、叫李涛'李姑娘',从来没有人会叫'领导'”,说起当日的场面,董志发乐不可支。 后来,随着双方接触的深入,老人们也改口称呼“董生”和“李姑娘”,越叫越顺口。再后来,当中心举办活动,宣布嘉宾名单时已经不分地位“尊卑”,而是按照年龄排序,把中心老人列在街道领导之前。“10年来,逢源街和我们一起进步?梢钥闯觯踅值赖姆瘴窃嚼丛娇硭,街道领导与居民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倍痉⑺。 广州老人照顾香港社工 有一次,杜敏的同事李涛在广州工作期间生病了。不少老人家听说后,赶忙抓药、熬药给她送去,就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样。董志发很感慨,“香港社工和广州老人的关系能达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水乳交融'! 董志发不止一次地表示:只有因应本土需求,结合香港经验和广州特点,才能令社区服务在这里生根发芽。而在他看来,当广州社工领会到社区服务的精神时,这项工作才具备可以滋养它蓬勃发展的土壤。董志发认为,“社区服务的精神,便是'助人自助'!盵page title=] 梁秋莎(香港) 工作在广州首个港办服务点 实际上,早在香港回归之前,逢源街就诞生了全广州第一个由香港机构开设的社区服务点。1997年3月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个不寻常的服务机构——逢源街“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吸引了众多境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该中心由逢源街道办事处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处合办,为成员分隔内地与香港、海外的家庭提供社会服务。 10年来一直倾力处理中心接收个案的香港国际服务社资深社工梁秋莎表示,中心选在香港回归前夕开办,是因为“回归前就看到了这种服务需求”。 随后不久,香港国际社会服务处与广州市妇联合作,开办了市一级的“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2003年,第三家穗港合作的社区服务中心——逢源邻舍展能中心投入使用,为智障人士和精神病康复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整合服务。 同年,逢源街再与香港国际服务处携手,开办了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专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和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从一开始就特地聘用当年从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工作系毕业的李伯平担任专职人员,他在这里与国际社会服务处的社工并肩作战。 记者还获悉,今年6月28日,荔湾区华林街与香港邻舍辅导会合办的“华林邻舍综合服务中心”将正式启用。 何幼军(广州) 居委人员转型“港式”社工 逢源邻舍展能中心主任何幼君,之前是社区居委的专职人员,对“社工”几乎一无所知?佳坝胫钦先耸肯啻Φ姆椒ㄊ,香港社工传输的观念更是让何幼君困惑:譬如带智障人士去坐公共汽车,社工该做的不是代劳付车钱,而是提醒他们把钱塞入钱箱!岸源钦先耸,不是应该尽量给予帮助吗?为什么反而教我们不要帮那么多?” “我只是社工” 和广州其他街道一样,过去逢源街道为智障人士开设的康复训练点称作“工疗站”,“就是请一个退休阿婆,坐在一边看着他们折信封。会折就最好,不会折就拉倒”。被派到香港考察学习时,何幼君见识了香港的“折信封”:在那里,社工们是手把手、分步骤地教学员们如何折信封!爸挥薪袒崃怂窃跹郏颐堑墓ぷ鞑庞幸庖!毕愀凵绻と缡撬。此次观摩之行,让“助人自助”的种子在何幼君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展能中心成立后不久,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学员阿军(化名)。除了智障,他还患有痉挛,并且只能“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而不会说话。何幼君经过细心观察发现,阿军是具备语言能力,只是不敢开口讲。摸中症结后,何幼君对症下药,时时处处鼓励他开口讲话,哪怕只是简单的词语、不成形的句子。 没有人想到,原来阿军有着惊人的美术天分,其画作让专业画家也为之倾倒。于是何幼君把阿军的画作放在中心展览,甚至拿去广州大学城展出。随着点点滴滴的鼓励和赞美,阿军的自信心积累起来了,从而鼓起勇气开口 讲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今他已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 因为这件事,有人称何幼君为“语言治疗师”,却立即遭到她的“严肃纠正”:“我只是社工,我的工作是为智障人士提供服务,帮助他们重获信心、享受更丰盛的生活! 组建“智障人士义工队” 而在邻舍展能中心,语言障碍患者从连词语都不会讲到说出完整的句子,肌肉症病人从无法站立到双腿有力地行走,智障女孩从不懂得男女交往之礼到大方“识男仔”,每一个学员的康复故事,都是这里的一页“威水史”。更“威”的是,展能中心还组建了一支全广州独一无二的“智障人士义工队”。去年植树节,这帮义工就参加了荔湾区的义务植树活动,和其他健全志愿者一起劳动,全程毫不逊色。 深深认识到“助人自助”的何幼君,不但教会学员们自助,如今还使他们力所能及地助人、回报社会!爸行牡难г保诩依锬茏龇垢改赋,在公交车上会让座。这些小事,可能很多健全人也做不到。”何幼君无比骄傲。 黄郁雯(广州) 从按行政指令到言传身教 现在的文昌邻舍康龄服务中心主任黄郁雯,过去是逢源街道办事处的计生专员。“那纯粹是行政指令性质的工作,”黄郁雯说,“居民来办证,就按照相关规章去做,我们根本不用多加操心。”1999年,黄郁雯被调到康龄中心,在杜敏和李涛的指导下边工作边学习。 不久后,李涛交给黄郁雯一个任务:为一群七八十岁的孤寡老人办一个乒乓球班。球桌摆好、球网架起来,再把老人拉到活动室,乒乓球班“开课”了;朴赧┯沧磐菲ぐ蚜礁鲅频角蜃琅,对他们说:“你们两个开始打吧”,然后自己束手无策地站在一旁。结果,两位老人无奈地打起了“滴滴仔”。 眼看局面尴尬,在旁“观战”的李涛不得不出手相助。只见她走到老人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一招一式、不厌其烦。等老人摸着了一些门路,李涛就鼓励他们尝试对打,一边看一边大声鼓励:“这球打得好!”“就这样,继续努力!” “教学”方式一改,气氛陡然不同,不少原先只打算看热闹的老人家都跃跃欲试。 对黄郁雯来说,“乒乓球事件”是一个“惨痛教训”,却更是宝贵的一课!肮,我的工作就是告诉居民'你要做什么';但成为社工、不再有行政权力之后,我就必须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想方设法吸引服务对象来享受我们提供的服务! 去年,康龄中心成功举办了一次“长者运动会”,吸引了超过200名“运动员”参赛,当中年纪最小的60岁、最大的91岁。运动会后,老人们像小孩子似的拉住黄郁雯,七嘴八舌地说:“这个运动会办得好正啊,明年你要继续办,我们还想参加!” 黄郁雯深怀感触地总结说:专业的社区服务,就是最大程度的以人为本,就是“既要贴身、更要贴心”。(林峰、黎詠芝、杜翠、郭柯堂) |
|
|
10绉掑悗 椤甸潰鑷姩璺宠浆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缃戦椤?/a>
鎮ㄥ彲浠ュ幓杩欓噷鐪嬬湅~
|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