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二日电 题:守株待“豚”——睹中华白海豚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阴霾微寒的下午,香港海豚保育学会组织传媒登船游览沙洲及龙鼓洲海域,探访香港回归吉祥物——中华白海豚。
粉红色的原著居民
带队的海豚保育学会会长洪家耀,从事海豚研究、保育工作近十年。他告诉记者,大部分港人认识白海豚始于九七香港回归时,因其被选中为回归吉祥物。事实上,白海豚先于人类在珠江口定居,是“香港原著居民”。
虽称白海豚,实则为粉红色。幼年海豚呈浅灰色,在成长中,灰色渐渐褪去,留着点点斑迹,看上去如发霉的面包。成年后,披一身粉红。据说,香港及华南沿岸的海豚都是粉红色,而南非则呈灰黑色!
每一条海豚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的活泼好动,喜欢接近船只;有的因害怕船声侵扰而远离来人;有的结伴出没,有的为“独行客”,在粤港两地水域“自由行”。
长枪短炮聚焦海面
登船后一个半小时,风浪越来越大,船体的摇晃更加剧烈。记者不敌颠簸,感到四肢无力,五脏翻腾,有微醉的感觉。
下午四点十分左右,船行至国际机场和青山发电厂之间的海域,随着某同行的一声欢呼,记者望见前方海面上,一个粉色的身影纵身跃起,又瞬间潜入海里。
一场即兴的“海豚秀”以大海为舞台,欢快地上演了。今日露面的六七条海豚翻滚动作轻盈娴熟,从其一身粉装看出都是舞台经验十足的成年白海豚。
“在指针一点钟的位置!”记者在专家的提示下目不暇接。
“看看指针两点钟的位置!”
寒风夹杂着海水的腥味阵阵袭来,一衆记者长枪短炮围在船头,守株待“豚”,屏息凝视首着海面。在目光所及之处,海豚随时浮出水面,让衆人期待。海浪的颠簸中,摄记则轻叹聚焦的难度。
白海豚也有压力
洪家耀说,珠江口有超过一千二百条海豚,而香港十年来维持在两百左右。虽目前无绝种的;,但保育不能怠慢。
“大规模填海工程使它们的栖息地减少,影响最爲严重。港珠澳大桥工程、机场拟建新跑道、屯门三十八区兴建永久性飞机燃油库计划、大鸦洲兴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都对它们的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焙榧乙S。
此外,受污染的水质使幼年海豚夭折、船只及水底工程的噪音使它们听力下降,影响与同伴沟通、过渡捕鱼让它们觅食困难,而过多观豚活动,将骚扰白海豚的生活。
据了解,特区政府订立野生动物;ぬ趵,并为海豚成立沙洲、龙鼓洲海岸公园;渔农自然护理署亦每年资助鲸豚研究工作;中电的大鸦洲工程也承诺会减少填海面积,并避免在海豚的敏感季节动工。
白海豚通;畹饺、四十岁,海豚妈妈每次只生一胎,而每胎隔至少三至五年,繁殖率较低。因此,一旦数目下降,要长时间才能复原。
“;ぬ烊缓0綫至关重要。为了让我们的‘原著居民’在香港开心地生活,各界都应该出力。”洪家耀恳切地对记者表示。
记者登陆后,仍仿若置身船上。摇晃中,脑海中挥之不去是中华白海豚,它们在不平静的海面上,悠闲地乘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