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不适合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来发展!痹2006-2007年度“中国和谐地产建设高峰论坛”上,建设部办公厅原主任、现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公开表示。
在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近2年以后、在房地产是否该成为支柱产业争论长久不息的时候,朱中一的这一表述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房地产业的思考。
支柱产业之争
早在2005年底,上海对于房地产业是否该写进新一轮“十一五”规划作为支柱产业也有过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是在“十一五”规划中保留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理由是“十五”期间,房地产业对于上海GDP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如果放弃,会严重影响上海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房地产的本质属性应该是“消费品”,其功能是提供居住,不能把拉动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在房地产身上。而且,房地产在“十五”期间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房地产对上海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出现。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199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2%。而金融才是上海的第一支柱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4%。但被写入上海市“十五”支柱产业后,房地产由于肩负起了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任,其增长速度异常耀眼。尤其是随着2000年福利购房政策取消,上海市政府开始通过退税、申办户口等配套政策来鼓励市民购房。从2000年至2004年,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增加值、经济地位均得以飞升。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这期间,上海市住宅销售均价从3326元上涨到6385元,几近翻番。而按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曾表示,如果以其带动系数计算,2004年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总共拉动上海GDP增长了19.5%,堪称名副其实的上海第一产业。
泡沫隐忧
“房地产业的泡沫发展,为社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因素!闭馐侵诙嘁的谌耸慷杂诜康夭档牡S撬。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中,报告在论及房地产行业时称:“房地产的行业利润远高于其他行业,许多各类企业纷纷转向房地产开发,一些地区面临房地产化或产业空心化倾向。一些城市GDP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带动,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经营收入,银行收益和资产质量依靠房地产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随即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绩效!
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现房地产对于金融业产生的隐患。去年10月底,央行在其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中表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将分别影响到投资和消费,进而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房地产市场前景尚不明朗,如果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银行自身持有的房地产抵押价值会降低,冲抵银行自有资本,银行资本的下降会使银行减少对房地产的信贷投放,推动房价更大幅度的下降!
这两份报告说明的是,房地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背后,已经把包括银行在内的中国经济捆绑在了同一条船上,其负面效应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非常显著的是,房地产金融在中国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与GDP的比率为16.75%,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与GDP的比率为10.0%。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为此表示,房地产金融的健康稳定对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至关重要。房地产泡沫对经济金融与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尤其是泡沫破灭后的负面影响,令各方不得不提高警惕,密切关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也说过:“内地房地产业调控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内地房地产业挟持着中国经济、挟持着各地方经济。一方面,如果内地房地产业崩盘,整个国家经济就可能发生;。如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另一方面,如果内地房地产业不调整,也可能孕育更大的金融风险。因为,目前内地房地产业基本上把整个风险都归结在内地银行体系上,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还是个人消费信贷都是如此。如果让内地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吹大,泡沫的破灭不可避免,而最后承担这种泡沫破灭的只能是内地各银行!
事实上,不止是对于金融业的负面影响,房地产业历来受到人们质疑的还包括开发商长期以来在中国纳税500强企业中排名都非?亢,引来诸多不满。此外,房地产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依附型的行业,是一种被动的而非主动性的产业,消耗资源并且不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争论。(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