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0月22日电 (记者 傅煜)医疗和教育、住房被称为“新三座大山”,无疑是困扰当前中国普通百姓的头等问题。十七大报告中,“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提出,让所有低收入无房者开始憧憬未来五年这一重大举措带来的希望。
湖南长沙下岗女工张玉华却幸运许多。因为三年前,她就已经品尝到了廉租房的“甜头”。当时,一家三口从橘子洲一间仅十八平方米的棚屋搬进四十平方米的廉租房,不仅宽敞明亮,每月租金也不过几十元。
受益于长沙早早启动的“构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程”,截至今年八月,三十五万余户像张玉华一样的长沙低收入家庭通过房改售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等有了自己温馨舒适的“家”。
十余年前,长沙从统一规划建设“教师新村”拉开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序幕。随后,在中国首开先河启动“广厦工程”,成立由市长带领的安居工程小组;率先将经适房建设所需缴纳税费列出收费标准明细;建起中国首个农民工进城就业廉租房小区……多项“吃螃蟹”举措的相继出台,使长沙城市住房保障工程强力推进且渐成体系。
即使在房价高涨、土地愈来愈紧张的今天,当地政府一直坚守“民生大于天,优先发展经济适用房”的理念。到今天,长沙市已经建设起四十六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经济适用房建设面积已占该市房屋建设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远高于全国百分之十的平均水平,帮助近十三万户城市低收入者实现了“居者有其房”的梦想。
在解决廉租房建设的资金问题上,长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举:当地政府拟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对外公开发行住房保障产业基金,初步计划融资三十亿元,建设一百二十万平方米廉租房,两年内基本解决城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中共十七大召开期间,中国首家“住房保障工作局”在长沙挂牌。这一隶属于长沙市房产局的新部门,其首要职责是全面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意图通过购买、联建和政府订货等方式,集中储备保障住房房源,实现应保尽保。
新成立的住房保障工作局更为长沙的无房者描绘了美好蓝图:三年内,新建廉租房三十万平方米,经适房三百万平方米。三年后,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实行“应保尽!、经适房有号就能买到房。
不管前景如何,长沙已经在大胆探索如何为低收入家庭构建好住房保障工程。这种蓝本作用或将为其它城市提供经验与教训,帮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