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今年5月以来,北海、兰州等中西部省区市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重庆市6月份,14天内商品房均价上涨7.8%。房价为何“葫芦没按下又起了瓢”?究竟谁是助推新一轮房价疯涨的幕后“推手”?
“你调你的控,我涨我的价”
在长三角地区,5月份之后,杭州房市开始量价齐升,市中心部分楼盘每平方米平均上涨3000至5000元;珠三角地区,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14223元/平方米,半年暴涨50%。灼热的数据使得深圳成为新一轮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中西部省区市的房价涨幅格外引人注目。以曾经“房地产泡沫”闻名的广西北海市,2007年以来价格一路飚升,连续3个月位居全国首位。4月份更是以23.6%的惊人涨幅远远超过深圳和北京。
自国家6月上旬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重庆的房价突然向上跳跃,之后就“高烧”不退,连续5个星期,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超过5000套,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51.8%。
“楼市太疯狂了,连我们业内人士都感到害怕!敝厍煲患曳康夭薪榛沟母呒豆芾砣嗽背屡克,重庆成为“试验区”以来,楼盘涨价只需销售经理一句话,立即就可以“涨两三百”,一些楼盘6月以来甚至是按照一个月涨1000元的计划在执行。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外出招商引资、参观考察过程中,往往把本地房价与邻近省份进行比较。一方面,希冀通过低廉的房价来吸引更多投资商进入本地市;另一方面,通过默许、甚至鼓励房价的上扬来制造“人气”,结果形成了“你调你的控,我涨我的价”的怪现象。
五种力量助推房价猛涨
近几个月的房价变化表明,尽管国家与地方通过户型结构调整、供求比例调整、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与税收等一系列手段,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进行调控,但房价飚升并未得到根本遏止。
究其原因,大概有五个方面:一是炒作概念制造“抢房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自6月中旬以来,重庆各种“房地产专刊”就将国家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解读”为房价上涨的动力,连篇累牍地推出“试验区将刺激重庆房价上涨”“重庆楼市迎来大涨拐点”等观点,并发布“重庆楼市出现‘抢房潮’”“重庆今年房价再涨10%也正!钡认,不断向老百姓强化“房价必涨、涨价正!钡母拍。
二是捂盘囤房刺激供求失衡。在制造舆论之后,部分开发商开始提高房屋售价,并“捂盘惜售”,制造房子紧俏的假象。长三角某市要求,在领取预售许可证一个月内不开盘其预售许可证将作废,一些已经领证的开发商为了达到囤房惜售的目的,就将已建成、并符合销售条件的房屋抵押给银行。据这个城市房产管理局统计显示,仅今年一季度就有33家楼盘办理了在建工程抵押,这些楼盘都是已经拿到预售许可证的。这直接造成了市场住房供应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三是争创“地王”,地价与房价相互推高。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始终是开发商争夺的战略重点。5月,杭州钱江新城一面积126亩的地块拍出34.9亿元的高价,创下了楼面地价11759元/平方米的新纪录。这比去年出让的杭州市中心“地王”楼面单价还高出近千元。随着调控的不断深化,一些开发商担心自身利益受损,通过大量储备土地来对抗调控。
四是大盘操控区域房价,领涨效应形成板块拉力。品牌开发商拿地后,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媒体大量投放楼盘广告以扩大影响力,其定价通;嵩陡哂谥鼙呗ヅ。2007年以来,南京中心城区新开楼盘单价都在1.5万元左右,新街口的“长江路九号”、玄武湖边“天正湖滨”等楼盘部分房源单价更超过了2万元。正是在一些“大盘效应”下,不仅直接带动了周边楼盘纷纷涨价,也拉动该区域商品房均价的上扬。
五是流动性过剩,吹涨房价泡沫。一名主管房地产的官员告诉记者,“流动性过剩对房价的拉动作用这两个月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本萘私,证券市场一年来的火爆行情增加了投资者的收益,在当前股市波动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在股市赚钱的投资者在房价上涨的刺激下开始投资房地产市场,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在今年的买楼热潮中所占的比例加大。
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亟待调整
近年来,围绕着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非常激烈。在共同利益的扭结下,一些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党政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专刊构成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楼市“涨价组合拳”,使普通购房者极易陷入“越涨越抢,越抢越涨”的陷阱。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分析指出,房地产商一般以赚取最大利润为核心,一些地方政府为房地产业推波助澜,从中获得GDP和政绩;一批学术精英引导公众预期,影响政府决策,获得地产商的“好处费”;媒体专刊为地产商制造舆论,从中获得其广告回报。这些利益集团,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つ芰,而且善于消解国家宏观调控,扭曲国家政策“为我所用”。
专家呼吁,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关键在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从根本上减少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土地拍卖应该从目前“价高者得”的方式,转为“限房价、竞地价”,让诚信开发商造价廉物美的房子;打击开发商囤地囤房必须落到实处,确保信息透明,强化监督;银行应严控开发商的贷款门槛,加大对政府房保障力度,让更多中低收入者能买到价格合理的房子。(陈芳 邓华宁 黄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