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是中国百姓自古有之的愿望。在本次两会上,如何解决当前突出的住房公平问题,同时保持“房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牵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心。
2006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房价高、教育公平及看病难是当前三大民生问题。
中国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一份题为《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的提案同样在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由民革中央提交的这份提案,详细阐述了政府参与建房的必要性,并建议政府改变以往的带有交叉性质的住房供应体系,区别对待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我们经过长期调研,提出了这个新的观点!比N、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就该提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政府从1994年开始,将住房市场划分成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和商品房供应体系,其中经济适用房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商品房针对较高收入人群。民革中央的这份提案认为,长期以来这一住房制度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形成了经济适用房既被作为政府福利房,又被作为商品房的矛盾,导致经济适用房“富人化”。
朱培康说,针对经济适用房建设中产生的诸如大户型过多、中小户型比例不够等问题,政府曾经采取过多项措施,但是现在看来效果不明显。这种带有交叉性质的住房供应体系,不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由于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最终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很难有效规范其经济适用房建设和销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马志武说,一些富裕人群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经济适用房,从而引发社会对经济适用房的质疑。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应当明确各级政府对中低收入者基本住房需要的保障职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说,对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他认为,住房领域一些现存问题并不是市场化造成的,而是市场发育不完善,改革不彻底造成的。
但有担心的声音表示,政府参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会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和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呢?如一些房地产业者提醒说,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忽略。2006年,中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09870亿元,其中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9382亿元。
对此,朱培康持乐观态度。他分析认为,中国一些地区的商品房价格存在虚高的问题,在政府更多地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后,商品房如果卖不出去,开发商自然会按照商品经济规律降价,这反而促使商品房价格回到合理水平,从长远看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如果改革得当,即只改革运作模式、不压缩建房总量,那么地方政府担心的调控房地产业影响GDP增长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知名经济学者吴敬琏委员认为,住房这个商品有双重价值,一是住,二是投资。所以建低价房、廉租房是当前较为可取的办法。而对于某些地方出台政策让多买房的人多缴税,吴敬琏认为也是可行的。(郭鑫 张勇 李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