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拿到手,总感觉面积好像小了点。最近,合肥李女士花300元请一家“验房公司”帮她检测,结果发现新房实际面积果然“缩水”2个多平方米。她于是向开发商成功索赔了近8000元。在合肥,像李女士这样请“验房师”为自己新房“把关”的市民逐渐增多。但记者调查发现,民间验房业悄然兴起的同时,市场规范管理和引导却明显缺失,购房者通过民间验房达到维权目的之路依然艰难。
[事例]验出“缩水”房助业主索赔
2006年10月份,李女士在合肥市城东某小区买了一套面积为141平方米的复式房(期房)。不久前,在拿到新房后,李女士却总感觉“新房面积比购房合同上的似乎要小”。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联系了一家开设了验房业务的房地产咨询公司,花了三百元从该公司请了一位“验房师”给房子进行了全面“体检”。经过检测,“验房师”认为李女士的新房实际面积比合同面积“缩水”了2个多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3600元的购房单价,李女士根据该公司开出的“验房报告”,成功向开发商索赔了近8000元。
最多一个月验了百套房子
张先生是合肥市天平房地产检测咨询公司的“验房师”。他告诉记者,目前合肥市场上,验房业务内容多达80多项,一般来说分为五大块:土建、门窗、强弱电、上下水和蓄水试验。就他们公司来说,验房业务内容及标准,都是根据《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等国家规范制定的。因此,他们出具的《验房报告》一般都会得到开发商的认可。虽然他所在的公司成立才几个月,但最多的一个月曾验收了一百多套房子。
[调查]花几百元“买”个安心
即便如此,对于多数合肥市民来说,民间验房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新生事物。近日,记者在合肥做了一项关于“我与验房”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合肥市民未听说过验房。
不过,设有验房业务的合肥华远房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虽然市民通过验房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目前还比较弱,但随着合肥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市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合肥验房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这位负责人的话在高新区一外企工作的王小姐口中得到印证,王小姐就认为:“普通市民在买房过程中,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太严重了,开发商提供的信息有时真的不能让人放心。买房动辄就是几十万,花几百块钱验个房,让自己买个安心,既省事又省心,我认为挺值的!
[困境]“验房业务”夹缝中生存
据了解,我国民间验房业的起步最早源自2005年,当时还属于“地下状态”,市场运作模式主要靠熟人介绍。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加大,2006年前后,验房业才开始在一些大城市进行市场化运作。
根据记者的初步调查,目前合肥尚未出现正式以“验房公司”注册的专业公司,验房业务基本都是在一些房地产咨询或者工程监理公司中以专业业务形式出现。记者从合肥市工商局了解到,由于国家没有给验房公司发放专门的资质证书,工商部门也无法按照专门的类别给验房机构颁发营业执照。
业主“验房”的维权尴尬
记者调查中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民间“验房师”多为建筑师、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建筑技术人员,并且大多身兼数职,由于他们出具的验房报告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在验房过程中,开发商对验房师提出的问题无法解释,又不愿意协商解决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购房者通过民间验房达到维权目的之路依然艰难。
针对验房公司所出具的房屋检测报告,安徽华洋邦乘律师事务所许子庆律师指出,合肥现在的民间验房业务是没有任何认证、没有任何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应该说,开设验房业务的有关房地产公司所出具的房屋检测报告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业主在与开发商的交涉中,只能将这些公司出具的验房报告作为参考。
市场需求催生规范管理
近期,由中国验房师管理协会最新出台的《注册验房师作业标准和道德规范》已在江苏、山东等部分城市试点实施。中国验房师管理协会有关负责人曾透露,随着新的行业标准的出台和推广,验房师活动将逐渐规范化。一旦业主与开发商的纠纷进入诉讼程序,验房报告将作为专家意见出现,从而有望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合肥市房产局、工商局和建委等部门,据介绍,目前合肥验房市场还没有相关的管理规范出台,但从长远来看,验房市场需求一定会逐步增加,验房市场还有待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 (杨磊 陈妍 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