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7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发文说,如果说取缔小产权房是“堵”的话,那么“股田制”则提供了“疏”的思路,土地变革给中国提供的转圜空间远不止于房地产市场。原文摘录如下:
在大陆官方宣示打击小产权房的舆论轰炸过后,正式的清查风暴也迅速展开。7月11日,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通报称,已在通州揪出百万平方米的小产权房,并“怒斥”其为个别基层政府“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村镇自行开发的商品住宅项目。其没有国家颁发的受法律;さ牟ㄖ、买卖受限、拆迁更不受;。然而这样的高风险项目,却成了不少大城市楼市中一道奇特的风景。
统计显示,在北京周边的房山、顺义、密云、通州等,共有80个左右已售、在售、在建的“小产权”项目,近10万套房子,占据了北京房地产市场1/4的江山。
为什么这么火?看看大陆房价的涨幅就不难理解:今年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其中,北京房价同比上涨9.6%。深圳房价更令人咋舌,今年头6个月,飙升了50%。目前成交均价达每平方米14690元人民币。
小产权房之所以出现,源于农村土地供给与城市需求的存在。与强行取缔小产权房、掐断这对供求关系的思路不同,近期大陆一系列变革却给出了另一个想像空间。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重庆、成都推出的“股田制”——允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公司,由村镇统一经营。
将原农村宅基地的20%用于建立集约型的容积率高的农村社区,将剩下的80%的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其实是通过整合农民个体经营的土地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让城市、农民以及乡镇政府在置换中均能获益。
尽管这不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土地产权革命,但它仍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如果在城乡之间打破隔离,除了政府之外有了更多的土地供应者,城市就能获得更为廉价、供给充足的土地。这将为遏制房价上涨发挥作用。
事实上,目前大陆房价困局的源头越来越明确地指向了代表国家经营土地的各级政府及其垄断机制。如果说取缔小产权房是“堵”的话,那么“股田制”则提供了“疏”的思路。
而且土地变革给政府提供的转圜空间远不止于房地产市场,借此打破城乡二元分隔,消弭城乡差别,使土地、人口以及多种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不也成为现实的可能吗?由此而观,一味取缔小产权房不也大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