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随着150亿元中央财政新增投资及9000亿元保障房投资的大单落定,住房部成为继国家发改委后,“跑部”进京的另一重要场所。短短十余天来,“争分夺秒”的住房保障计划分配;“史无前例”的资金额度划拨,必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源和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分化。
在这一非比寻常的历史节点,房地产企业火速呈现了分化格局,或密切关注并力争成为政策“导体”,或索性将自己包装成“绝缘体”。而大部分房企的态度都如同潘石屹的博客文章所言,就是未来3年9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投资,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挤压效应。理由是,普通商品房的开发成本,根本无法与保障房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分为二地看,以2006~2008年每年平均大约2万亿元的房地产投资总规模计,2009年开始每年3000亿元的保障房投资比重于市场而言,其冲击力的确非同小可,无疑会对商品房市场形成雪上加霜的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保障房市场的供应对象与商品房市场的供应对象,存在较为明显的细分壁垒,实质的市场冲击不会高过初期的心理冲击。毕竟这9000亿元的规模属于一种救急和梯度的投资政策。作为接受中央“任务方”的地方政府,无论是项目上马和建设速度,都需要用时间和效率考量。
关键是,那些希望得到新生的房企,应该重新认识到房地产行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新定位和新含义。简单说,保房地产行业不是?⑵笠,而是强化保障房供应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保增长不是保商品房投资,而是保产业链;保居民购房消费不是保房价,而是保不同层面的产品供需有序。
因为单方面提振商品房市场信心的举措已经非常弱化,只有全面提振经济信心,才有可能带动商品房市场,而中央财政对保障房的巨大投入,恰恰就起到这样的刺激作用;痪浠八担蠡肪车牧己糜,才能惠及已临冰点的商品房市场,房地产行业和房企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方能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更紧迫的是,在如此复杂的经济全局面前,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降价或抵制降价的问题,而是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问题,只有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前,合理调整价格,促进交易活跃,同时尽力维持现有正常运营,活下来的机会才会更多,而不必再指望嚷嚷来改变局势。
可以说,选择加入供应大军的房企,应在帮助政府解决建设难题的同时,尽快争取现实可行的宽松金融信贷政策、税费优惠及其他有利于尽快启动投资的政策。意欲加入却抱怨或止步于过去保障房操作模式的房企,此时应呼吁政府给予更多机会。而无法接受保障房利润限制,或不能说服董事会降低利润目标,以及有其他追求的房企,也不必对保障性住房压缩市场过于悲观,当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之后,当有序市场得以实现之后,就能获得最公平的东山再起的机会。
当然,在9000亿的直接机会与间接机会中间。地方政府能否做得好、做不做得过来,都将考验政策落地。纯粹依靠政府建设是不现实的,只有引入经过市场历练的开发力量,才是“既稳定商品房建设,又扩大住房保障”的双赢选择。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