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宣布,今后3年国家将加大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投资总额初步测算将超过9000亿元。广东省政府也迅速作出响应,广东未来三年将每年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将各投入30多亿元。
未来三年的9000亿元住房保障投资,有专家测算,单这一项就可以拉动4.5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和6.75万亿元的GDP。在中央提出“国十条”刺激经济的背景之下,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是“4万亿”方案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备受金融海啸冲击的整个国家经济都起到相当重大的提振作用。
然而,这9000亿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救经济的一个权宜之策,更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方面战略决策的重大调整和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在长达三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镇居民住房都是由政府和单位统一建设、统一分配。改革开放后逐步开始住房制度改革,商品住房的开发销售令房地产业得以逐步兴起。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房改”末班车开走之后,住房供应走向完全市场化,虽然其间也有零星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但城镇居民要圆上安居之梦基本上都得向开发商购买商品房。在近年房价急剧飙升之下,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离“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高房价引发的民怨渐多乃至开始影响到社会和谐。
而参照和吸取了海外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基础上,近年我国上下逐步对居民住房达成了应“双轨”供应的共识,即中高收入阶层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而中低收入阶层则可以购买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贫困阶层则可以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这次中央决定大手笔地拿出9000亿元投向住房保障建设,既适逢其时,也标志着中国住房供应“双轨”并行时代的正式开启。
有人会问,政府大手笔投建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企业是否是一个“重大利空?”其实不然。近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最受质疑和诟病的行业,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国曾经把解决所有居民住房的问题都寄托在了房地产企业的身上,房价一上升,民怨就纷起。而“双轨”供应制度的形成,原本就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中低收入阶层由政府来保障其住房后,发展商卸下这份本就无力承担的责任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开发好中高档住宅这个大市场。
30年风云激荡,中国房地产业高歌猛进,对我国城市建设、人们居住水平乃至生活方式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组织众多业界权威专家团队,隆重推出“中国房地产30年杰出贡献评荐”活动,对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房地产企业和企业家给予褒奖。在目前楼市调整的寒冬中,在房地产发展面临大变局、迎接新时代之际,这项权威评荐也将为整个行业摇旗呐喊、加油壮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