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应该是指楼市从盲目疯涨回归到理性,而不是房价的大升大跌。任何市场在亢奋性发展后都必须进行调整,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但“理性发展”决不意味着倒退,比如深圳这样的城市,毗邻香港,商品房市场的价格仍然具有市场基础。所以“拐点论”也不足为论,这是正常的产业调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陆集团董事长王超斌在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空气中还有一点点未飘散的“年味”,中国年最核心的文化莫过于和和美美,圆圆满满;
据称为深圳5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寒流也在节后识趣地及时结束了,春天到了,而春天总会给人一个非常美好的印象。
那么,2008年深圳地产“春天的故事”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开局?
这个开局来得比我们预料的要快、要早,但一点也不和美,一点也不圆满。
两个迫不及待于节后首周开盘的楼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通过媒体被无限放大的是这个行业所有参与方的彷徨;
最终被搅局的是市场那颗原本已很脆弱的心。
深圳地产怎么了?
连续三年的房价上升,让深圳地产褪出了它那份草根色彩,而多了一份富家小姐的矜持。为此,深圳地产(乃至中国地产)非常不情愿地将自己置身于公众舆论的旋涡之中,从两年前网络上“多军”与“空军”的对垒,到今天王(石)潘(石屹)任(志强)“拐与不拐”的争论,关于房地产业的是与非就没有消停过。
深圳房价高不高?这是无疑的。当这种“高价”表现为一种“普遍的高价”的时候,被老百姓骂是免不了的。但深圳地产绝非一无是处,深圳目前的高房价应该是一个局部性的、结构性的,某些片区或某类型的产品已经严重透支,但另一些片区和产品仍有待发掘。比如这次“两会”,深圳“一市两制”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关外城市化的提速,政府投入的加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关外的一些片区,一、三、五号地铁沿线的一些优质项目,房价将比肩关内地产。而在最新的深圳城市整体规划中,宝安中心区被纳入深圳两个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无疑就发出了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
深圳房价是涨是跌?调整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的一种正常的反应,但应会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的调整,一种渐进式的调整,“崩盘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经济规律总是呈“波浪式”的,我们理所当然地拒绝“电梯式”的直上直下,房价需要“软着陆”,这将考验政府、发展商及这个链条上的所有参与方的智慧。
大多数人买不起房是一个悲剧,而买了房的大多数人成为“负资产”则是一个更大的悲剧,我们已经目睹了一个悲剧的上演(房价快速拉升),难道还要放任另一个悲剧的发生。船要沉了,谁也跑不了。
深圳地产当前最可怕的,不是怕房价涨,也不是怕房价跌,而是卖房的不知道怎么卖,买房的不知道如何买,这才是最可怕的。
谁来对深圳地产负责?
谁也负不了这个责。但是,当下市场的参与各方,有责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目前充斥于舆论圈的各种言论,让消费者一头雾水,让市场无所适从。
房地产没有老大。在业界传诵的房地产开发几大要素中,专业甚至被圈里人排在了最后一位。产品可以拷贝,营销模式也可以拷贝;人才可以“挖”,资金也可以“融”;惟一不能拷贝的就是企业的文化。
目前的状况,市场有些失去了方向。争辩没什么错,而预言却在“忽悠”人,大佬们逞口舌的一时之快,小老百姓却愈加迷惘。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真正关心这个行业的人,是时候关心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了。在房价疯涨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非常关注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而在市场严重观望时,我们是不是有理由关注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他们今天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他们的收入(据称很多中介的销售员已经连基本的底薪都取消了);他们的生存状态;有多少企业倒闭;又有多少人因此失业等等。晚报今地产很愿意携手相关机构做这样一件事。
将市场疯狂时遗留的后遗症由发展商一个来扛,显然有失公平;而将全民的住房目标交给商品房市场,则更是市场不能承受之重。(贺立立)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