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还是租房”——在房价失控的这几年,这一直是人们普遍争论的话题。
最近,在南京“对话中国”高层论坛上,龙永图在分析当前房地产状况时称:“最主要的症结在于,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题为“你更愿买房还是租房”的调查,短短3天时间就吸引了1.6万余名网民参与。结果显示,65.3%的人并不赞同龙永图提出的“观念”问题。在面临买房还是租房的选择时,84.2%的人作出了一致的回答:买房。
“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没人知道猛涨的房价什么时候才能稳定下来
“为什么要买房?眼瞅着房价往上蹿,为什么要等到涨起来之后才买?”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小万这样反问记者。
小万是北京人,5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她家附近的一个楼盘售价是每平方米3000多元,“当时已经觉得非常非常贵了!笨扇缃裨倏,那个地段的房价早已过万了。
2005年,尽管刚工作两年,手头并没有多少积蓄,小万还是在父母的资助下贷款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拔沂强疵靼琢,房价涨得这么快,早买不是能省钱吗,就这么简单!
本次调查显示,46.2%的人认为,之所以出现每个人都想买房的局面,就是因为买房是“趋利避害的现实选择”,而把原因归结为“人们的陈旧观念”的,仅占17.0%。
工作3年的小周最近也一直忙着到处看房,“我算了一下,在北京地段稍好一些的一居室,月租金已经到了1700元,甚至更高。如果我买一个同样大小的二手房,每个月的月供也就是2000元左右,为什么不买呢?”
从2004年开始,国家就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宏观调控政策,小周也一度观望,盼着房价能“正常一些”。但事与愿违,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并没有阻止房价猛涨的势头,甚至“每调控一次,就报复性地上涨一次”。有些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放言,北京房价还要再涨10年。
“我也不知道以后房价会涨还是会跌,但我买房是自己住,是涨是跌都无所谓了!毙≈芩。
“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但家人朋友什么的都纷纷开始二次置业了!蔽馓斓睦霞以诤幽弦桓龅丶妒,2006年之前,当地的房价也就是每平方米八九百元,而且根本就没有房地产公司进入。但今年春节,吴天回家的时候却被吓了一跳:当地不仅赫然出现了房地产公司的身影,房价也一举飙升到2000多元!拔仕俏裁,都说是房价涨得太快,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吴天觉得,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想买房,而是现实逼得大家不得不买!氨热缦衷谖业耐旅,刚工作不久,根本还没有买房的能力,但看到房价这么一个劲儿地疯涨,就算是啃老、当房奴,也要狠心买啊。不买就是吃亏!”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在很多人眼中,现在买房意味着以后可以在房子上少花钱,因为没人知道猛涨的房价什么时候才能稳定下来。
调查显示,65.7%的受访者对未来5年的房价预期仍然不乐观,认为它将持续上涨。84.2%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选择,还是更愿意买房。
“有房子才有家的感觉”
住房不仅是一处钢筋水泥构筑的私人空间,更是普通人对生活的期望
本报去年4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已购房人群中,有91.9%的人办理了按揭。在他们当中,又有31.8%的人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大大超越了国际通行的占月收入1/3的房贷警戒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尚不具备支付能力的情况下贸然买房,势必带来生活质量的直线下降。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租房是不少人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方式。龙永图提供的数字就表明,美国有六成居民用租赁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
而在当今中国,本报调查显示,愿意选择租房住的人只有15.8%。至于原因,69.5%的人觉得“有房子才有家的感觉”。
根据我国的合同法第214条规定,房屋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这让很多人认定了租房住只是临时的过渡,让人缺少安定感。
“整天担心房租明年会不会涨,明年房东还租给自己吗,房子到底可以不可以装修,万一装修了,等退房的时候,房东能赔我装修钱吗……我认为,自己拥有一套房子是必须的,是安定、幸福生活的根基。如果连根基都没有,哪来的幸福,哪来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网友这样留言。
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自己拥有房子的人,往往喜欢说“回家”;而很多租房住的人则习惯说“回我住的地方”。
调查中,45.5%的人把“是否拥有自己的住房”看做反映一个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排在“各项社会保险的完备程度”(62.3%)和“收入水平”(53.0%)之后,列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住房这一指标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日常生活支出”、“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是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等指标。
记者注意到,公众不愿意租房住的另一大原因在于,从现实情况来看,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意义,已经大大超出了房子本身。在中国,“房子”被赋予了在外人看来超乎想象的社会意义。对这个观点,43.7%的公众表示了极大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住房不仅仅是一处钢筋水泥构筑的私人空间,更是普通人对生活的期望和机会。
数据显示,72.1%的受访者认为,“婚姻及家庭幸!笔歉阶旁谧》可系淖畲笠庖!坝蟹俊,无论是在征婚广告上还是在谈婚论嫁时,几乎都与“幸!苯裘芟嗔。
58.4%的人认为,“户口信息”是住房的又一大意义。在一些城市,有了房子才能落户口,落了户口才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城市,否则便会一直被“外地人”的“阴影”笼罩着!白夥炕嵊行矶嗦榉——派出所会找你麻烦,居委会会找你麻烦,孩子上学也会有麻烦!庇腥嗽诮邮艿鞑楹笳庋粞。
的确,“子女的上学机会”(57.2%)也是不得不买房的理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广泛推行就近入学,所以房子(户口)在什么区域,对于子女是否能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都有切身体会:不论是白领还是蓝领,如果户口不在北京,如果不买房,子女的教育都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54.4%的人认为“有了房子才会有生活信心”,50.8%的人觉得有没有房子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至今还没人因买房而悔恨”
是什么把普通人的买房愿望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发出来
就在龙永图的观点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一位叫梁江涛的作者发表文章称,从老百姓的从众心理上看,想买房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也是最佳的选择!爸两裨谖业纳肀呋姑挥腥艘蛭蚍慷诤薏灰,只有人为当初没有再买大一点、好一点,位置再靠近市区一点而咂嘴!
其实,龙永图并不是第一个站出来指责“每个人都要买房”的观念的人,很多官员、开发商都曾抛出过类似的说法。用来支撑的还有数据,比如中国大陆的住房自有率高居世界首位,城镇家庭为80%,农村为100%。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平均住房自有率仅为50%左右,美国是65.5%,瑞士是42%,英国是46%。
然而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前,其实中国家庭的住房自有率并不高,而且并没有“人人都要买房”。为什么偏偏是这几年,这个被一些专家学者不断指责的“错误观念”会愈演愈烈?
1998年,为了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国家确定了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为了启动住房制度改革,推动商品房市场的发展,相关部门提出了“人人拥有一套产权房”的消费观念。直到最近几年,这个说法才被修改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
平心而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确实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安居才能乐业。只是,当经济适用房的房号被炒到十几万元,当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限价房”价格都达到了每平方米6000元,当全国还有那么多城市尚未建立起廉租房体系的时候,普通人的买房愿望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激发出来。(李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