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学生就业高峰转眼即至。在全球金融;挠跋熘鸾ハ蛭夜堤寰寐印⒐谛略鼍鸵翟鏊俣嗄昀词状蜗禄谋尘跋,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2008年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大学生就业也被称为进入30年来最难时期。
近期,中央反复强调,要将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下发通知,推动包括“校企对接”、“寒假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11项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服务活动。教育部将应届毕业生就业纳入2009年工作重点,推出研博扩招等举措。
各地也纷纷出台各种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拓宽渠道保就业,发放创业贷款,发放就业券,鼓励大学生当村官等。出台这些措施的目标是希望能帮助大学生度过这个“内外夹击”下的就业寒冬,力争使2009年的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一个新问题,再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到来,只是使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而已。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中,高校毕业生无疑属于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滞销”,在我国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发生,似乎是一种悖论。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密切关系,即高端产业发展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国家应配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推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高端产业发展,以政府行为储备产业、储备技术、储备人才,从战略上解决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悖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数量不足,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所以不要产生大学生过剩的误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告诉本刊记者。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18%,只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4。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2000万人。
进一步分析表明,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即1.4亿人,比现有数量多出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与此同时,近年来,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成为“漂一族”、“啃老族”!毒美镀な椤返氖荼砻,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
即使是就业率年年增长的地区,就业满意度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如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都在95%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据统计,2007年广东选择灵活就业的本专科生就有12.4万人,超过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丁大建教授指出:“自1999年开始,由于高校扩招速度过快,而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相对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
“大学生严重‘供大于求’,不仅导致就业率的下降,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质量,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杨河清教授说。
一方面是远不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大学生人口比例,另一方面却是每年上百万大学生无法实现离校前就业,反差鲜明。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我国经济保持两位数“黄金增长”的5年中!霸谡L跫拢迷龀び刖鸵翟龀びΩ孟喔ㄏ喑伞,丁大建表示,“经济高增长仍然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说明科技在经济增长中起的作用不充分,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
高端产业缺位制约高端就业
“就业需求是一个派生性需求,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性的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吸纳扩招后的高端人才!被鲜Ψ洞笱肆ψ试囱芯克刃旅窠淌诟嫠摺恫t望》新闻周刊。
德国联邦劳工局下属研究机构一项调查发现,在德国失业人数超过400万的大背景下,德国高校毕业生却仍然就业前景良好。其重要原因是研发、管理、咨询和教育领域等需要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不断增多。
这样的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是同步的。据德国教育和科研部的统计资料,德国工业界的科研投入一般占全国科研总投资的60%以上。在德国企业界的科研投入中,纯粹从外界购买技术的投资只占30%。自行开发研究,吸纳了大量高技术人才,并使德国汽车、电子、机械制造与化工等高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强竞争力。
然而在我国,情况却远非如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指出,在我国,属于高端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报告认为,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但现在还只是一个加工中心。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之母”,而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只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2.34%,比发达国家低5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高端产业的缺失,使得我国大学生在制造业中难以成规模、成建制、可持续地进行就业,这一产业吸收大学毕业生劳动力的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杨河清进一步介绍说,“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达40%以上,大部分是大学生。而我国目前从事制造业的大学生比例只有4%左右,相差近10倍!
杨河清教授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制造业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低,难以吸引高端人才。
此外,我国的第三产业也缺乏高端产业,且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需求比重为72.5%,2006年下降到了64.7%,2008年第三季度更是下降到59.2%。
“第三产业向来被认为是吸收大学生劳动力最强的领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但是我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普通劳动力需求旺盛,而对高素质大学生吸纳能力不足。而新兴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可以提供大量高端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太小!壁刃旅裰赋。
谌新民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高端产业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以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为主导的新兴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发展,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
提升自主创新启动高端人才需求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发展高端产业,当务之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既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环节,也是优化高端人才就业环境的前提条件。
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约为60%,而同期美国的这一数值只有25%。即使与“技术对外依存度30%”这一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标准”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生产率逐年提高,但利润率却没有明显的增长,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高技术行业,如电子信息、计算机、汽车等利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我国制造业目前多采取?樽樽暗姆绞,并不能自行生产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的核心部件。缺乏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使我们成为了跨国公司的‘打工者’。利润非常微薄,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权的跨国公司拿走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副教授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比如苏州生产的美国罗技鼠标,每只售价约41美元,我国只能拿3美元。我国数控机床的生产由于不能生产核心部件数控头,利润率仅仅为5%。
从就业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投资和经济增长实际上养活了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和高端就业人群。
然而,自主创新战略不是一场类似“大炼钢似的上至国防军下至地摊商铺的全民运动”,是要有重点、有层次地选取一些战略产业和核心产业进行推进。这些产业不一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却是关系我国核心竞争力和国计民生的关键性领域。
高帆认为,这些领域应该包括:环境;、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生物医药应用技术;太空和海洋开发技术。
发展这些重点技术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培育壮大国家战略性产业,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提高整体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科学含量,保障国家安全。而通过储备这些高新产业和技术,来储备我国高端人才的就业岗位,又可以大幅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装备制造业是切入点之一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均将装备制造业视为工业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吸纳高端就业的重要产业。
作为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公司(MyCOS)公布的“2008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显示,在所有的专业中,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在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前10名就占据了4席。在所有的专业大类中,工科的平均工资最高,均值为2601元。
这说明,装备制造业的从业者处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待遇的塔尖,是典型的高端就业。
但是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生产环节,更需要工人、高级蓝领,而不是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
谌新民教授指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知识和技术含量更高,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显然,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就业群体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中更具有适应性、更有用武之地!
专家建议政府借鉴美国等工业化国家的做法,制订鼓励消化、吸收和创新引进装备的政策,减少国外装备的重复引进。
高帆则认为,发展壮大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除了优先选择国产装备之外,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可由政府、制造企业共同设立装备制造风险基金,为初次承担自主化的企业进行保险和担保。
二是对于某些国家安全程度不强的装备制造业,应该大幅度降低其行业的进入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这些领域,从规模和层次上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可以考虑以技术引进、设备引入、人才培训、参股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国外装备制造业发展程度较高的企业合作,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赶超”时间。
高帆同时指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前期调研、研发设计、要素获取、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这也是打造“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牌的必备要素。而且这五个环节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更具有增长的就业弹性,这些领域应是未来我国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经验上看,欧美国家大学生就业主要是在上述产前、产后的现代服务业中的。这个判断意味着,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推动我国生产型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并使之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形成相互促进、不断创造就业岗位的良性格局”,高帆说。
政府扶持至关重要
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主要倾向于;だ投芗筒,解决绝对数更大的低端就业。但应该看到,我国的就业压力不仅仅源自低端,也包括高端。从做强经济、提高发展质量角度看,应该“两条腿走路”,更加重视培育高端产业,促进高端就业。这其中,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
“发展高端产业,才是可持续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等高学历劳动者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谌新民指出。
谌新民强调:“完善自主创新体系,虽然是国家、行业、企业共同利益所在,但应主要靠国家的扶持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否则便有纸上谈兵之虞。中国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倾斜重点应当适时从生产领域转到研发领域上来!
高水平的科技投入强度是一个国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至少有50%来自财政补贴和税收减负,这是其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的关键。
“政府应该成为基础研究的主要投入者。由于基础研究工作一般具有周期长、风险大、投入多的特点,因此以追求个体利益为目标的企业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这就要求政府支持和引导”,高帆指出。
2006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仅为5.1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大多在20%左右。因此,政府首先要重视大学的基础研究功能和地位,扶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其次,要加强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高科技研究方面的战略部署。同时,还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谌新民认为:“产业调整可以带来就业方向的改变。如果我们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产业的升级、转型和转移,那么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兴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加,创新型高技术含量产业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就会比现在的情况好得多了!(杨琳 张芝云)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