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危险时,表现道德和勇气是不难的。然而如今的受众已经学会理性、变得聪明,不再轻易被语言劫持,受表象奴役。当一枚燃烧弹射向范美忠,却成了更丑的陪衬人的聚光灯,范美忠在某种程度上解套了……
郭松民和范美忠也许都没有想到,前者实际上是后者的最大支持者。
郭松民对范美忠的支持行动是从他参加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开始的。这个节目谈论的是范美忠在四川地震中自顾逃跑并撰文说自己没有后悔的话题,时事评论作者郭松民也参加了这个节目。
在节目中,郭松民一发言就用“无耻”等激烈语言对范美忠进行辱骂。在随后的争辩过程中,郭松民一直显得十分暴躁,不停打断别人讲话;作为一个学法律的时事评论者,郭松民还在质问一位发言者时说:“如果一个老师强奸女生,调戏他的女生,你认为他这个道德和他这个职业没有关系吗?”把刑事犯罪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在电话访问范美忠所在的都江堰光亚学校卿校长时,郭松民不顾校长说过的不赞同范美忠的言论,连他都一起骂开了。期间,郭松民还一度怒气冲冲地离开节目现场(很快被主持人劝了回来)。
与郭松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范美忠一直显得理性有礼。他插话时,会问对方说完没有;他发言时,会征求主持人的同意。他只是在被郭松民骂得实在忍不住了,才回骂郭松民是“傻瓜”。
这个节目的效果是:原来被激烈批评的范美忠获得观众的同情,原来批评者郭松民取代了范美忠的箭靶角色;观众相对于范美忠的“范跑跑”绰号,给郭松民安了个“郭跳跳”贬称;一网友在网上发出“范美忠和郭松民,如果必须选一个,你会选谁做你孩子的教师”的询问,绝大多数人宁要范美忠而不要郭松民,原因是“宁选真小人,不要伪君子”。在郭松民谈及这个节目的博客文章中,批评甚至同样谩骂郭松民的评论如潮涌来。(6月10日《新快报》)
“范跑跑”对自己“先学生之跑而跑”毫无愧意,尽管有人认为他在灾难突临时逃跑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反应,但更多人觉得他应该组织学生避难,事后应该表示一点起码的惭愧。没想到的是,在“一虎一席谈”中,冲在前面的郭松民对范美忠放了几把火,却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从实际效果看来,郭松民岂不是范美忠的最大支持者?与其说范美忠是所谓的“思想烈士”,不如说郭松民舍身营救范美忠,才是真正用身体堵枪眼的舍己为人的烈士……
萧伯纳在《朝三暮四的男人》中说:“检验男人或女人的素养,就是看他们在吵架时的表现!毕执拿鞯幕疽迨浅浞挚悸潜鹑说母惺埽鹬乇鹑苏钡娜ɡ,这也是一种作为人的起码的伦理道德和文化教养。从奥古斯丁以及古希腊诡辩派哲学家到马尔萨斯、霍布斯、马基雅维利到赫胥黎,都认为社会自然界就是自私无情者的角斗场,只有通过文化才能使之驯服。针对这些“性本私”的观点,“性本善”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如柏拉图、罗素、戈德温、克鲁泡特金等,他们在倡导生存合作时,已经把无情斗争模式摒弃于生存哲学理念之外。如果时评家也算文化人,我们看到的反倒是文化被斗争情结所驯服。
在远离危险时,表现道德和勇气是不难的。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少不了隔岸观火的高尚道德家。可是当这种道德英雄在面临自然灾难、面对褫夺人们良好生存环境与生存权利的人为灾害时,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道德精神往往遽然阳萎。谁都知道,对范美忠这样一个普通教师的“逃跑”事件点燃冲天怒火不但没有什么风险,还有可能逞一时的威风。这是一种非理性中的“理性”,“傻瓜”外表下的聪明。
然而如今的读者和观众已经学会理性变得聪明,他们不再轻易被语言劫持,受表象奴役。没有最丑,只有更丑。当一枚燃烧弹射向范美忠,却成了更丑的陪衬人的聚光灯,范美忠在某种程度上解套了……(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