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八日电 题:作家苏叔阳看多文化融合的西藏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创作《中国读本》发行逾一千万册并译成英、德、俄等十余种文字传播各国后,北京作家苏叔阳钻研西藏文史三年,写成十四万字的《西藏读本》。他在北京方庄的寓所接待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多元融合造成世界多种独特、多样性的文化,西藏文化也不例外。
二00六年,在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中,外国友人因喜爱《中国读本》的叙述方式,建议苏叔阳再写一个读本来探讨西藏的历史与文化。于是有了二00八年末《西藏读本》的出版。
苏叔阳家中那古香古色的书房内还有数箱借来的文献尚待归还。这位著有小说《故土》、《老舍之死》,话剧《丹心谱》和《左邻右舍》的中国知名作家近三年来,翻阅西藏典籍两百多种,影视资料五十多种。
其中,包含多位海外藏学家有关的西藏文化、宗教的知名论著。
苏叔阳认为,谈到西藏文化,中外许多人士对藏传佛教爱之甚深;藏传佛教是西藏历史的相当重要的部分,在现代社会更有不可替代的心理平衡作用,但它并非西藏文化的全部。
如历史上未引起足够关注的《格萨尔王传》,苏叔阳称其为西藏文化的瑰宝。这个讲述天神之子在藏区降魔故事的史诗,形成于一千多年前,逐渐扩散到蒙古、纳西等民族,各民族在传抄中添加自己的英雄、习俗,故事生动;蒙古族《格斯尔王传》中还吸纳了汉族名将关羽的形象,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
藏族还有自己的歌曲、舞蹈、岩画以及唐卡,长期以来较少为西方人士了解、研究。
苏叔阳描述:“中国人不是现在才对藏族歌舞喜爱有加,一九四九年前,西藏民歌就在全国到处传播!
苏叔阳说,唐卡是藏民家家悬挂的艺术品,画风和中原画关系密切,可以见到散点透视的画法,以及宋明时期文人画对它的影响,其中还有尼泊尔、印度、波斯画风影响。
追溯历史,苏叔阳认为,藏族、汉族在中华民族内部源自同一母亲——羌族,如今在拉萨、昌都等地出土的文化都说明,三四千年前存在于西藏的古居民文化是今日黄河文化的一个系统。
西藏文化一路传承至今,苏叔阳认为,它在不同时期从周边地区文化吸收很多东西。
如最让世人关注的藏传佛教,其实,纪元前后东传至吐蕃的苯教,一度是西藏当地主要宗教,人们崇奉天地、山林的精灵和自然物。公元七世纪,以“缘起性空”为核心的汉传佛教理论、佛经、仪轨等由文成公主带到西藏,印度佛教在被驱逐的状态下,高僧大德看中其北方这片天然的宗教情怀浓厚的地区。
苏叔阳说:“汉传佛教、印度佛教、苯教加上西藏本地习俗,形成藏传佛教独特的魅力,是多元化造成独特魅力!
在此期间,西藏历史上功绩不凡的赞普松赞干布,从唐太宗时期的中原王朝吸收很多文化元素。苏叔阳认为,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吸收中原王制,对赋税、军队编制、官制、法律等做大幅修订,并传递后世。
苏叔阳认为,西方现代文化的产生,是和中世纪文明斗争,让艺术文化文学从神佛的拥抱中转出来;当今,西藏文化也处在新的转折过程中,唐卡越来越丰富,在历史、神佛、藏药、民间传说之外,增添生活、风景等内容,它向前发展,前途广大。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并曾在多所大学教授历史学、哲学达十八年的苏叔阳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的浪潮,“前进或后退”是一个考验。他说,全球化对人类文明造成融合、冲击,许多藏族同胞宗教情结依然浓厚,但新的文化也会融入西藏。(完)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