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守望精神家园
冯骥才是一个我必须去“仰视”的人,他的个头(身高1.9米)实在太高了,但是更打动我的,是他在事业上的高度。
采访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进行。研究院的入口处挂着一幅他的书法:挚爱真善美 关切天地人。
冯骥才的言谈举止总会流淌着一股炙热的情感。2007年他做客“艺术人生”时,主持人朱军就被感动,当即把当年上半年的工资捐给冯骥才的基金会,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他拿出一本《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的书笑着对我说:“这是朱军工资的成果!
在冯骥才看来,对文化遗产的终极;な侨癖;,只有人民觉醒了,开始热爱自己的文化了,中国的文化才有希望。在大多数人觉醒之前,他愿意去做一个孤独的实践者。
看书和写作是冯骥才一种“高贵的嗜好”,他有三个书房,可以自由地穿行。但他对此并不满足,为了用行动来实现思想,他把书房又搬到广阔的田野上!拔易钕不兜降谝幌咦钕旅嫒ヅ,因为接触到的是活生生的文化生命的本身,可以触摸到文化的体温和它的脉搏!
冯骥才的“身份”如今已越来越难以定义。
他是一个四面出击的人,文学、绘画、文化;ぁ汲霾。他对我讲,一个人活着就是做充分的自己,充分把自己的心、思想、才情拿出来,“一个人不要被社会分工搞乱了,关键是搞清自己!
他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冯骥才一直都在追求一种生命的方式,寻找心的出路。他不是一个把手段当目的的人。
在当今很多人越来越迷恋“个性化写作”和“私人化写作”的风气下,冯骥才没有跟风,“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张扬个性,但是谁来张扬我们民族的个性,谁来张扬我们文化的个性?”他在用行动;ぶ泄幕心亲蠲篮玫那楦泻臀幕。
这种担当无疑已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创作,但是,“我自己只能放弃个人艺术的或者是创造的欲望,来服从一个更大的时代性的、历史性的使命,这是别无选择的!
面对经济大潮对文化的冲击,他坚持要做文化;さ氖赝,“不要让灵魂下跪,这是我从文做事的座右铭!
【相关链接】
冯骥才简介
著名作家、画家、文化遗产抢救;すぷ髡。
现任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ち斓夹∽樽椅被嶂魅、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1942年,冯骥才生于天津,初为画家,“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他的“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50余种,其中《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等均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等十余种文字发行海外。
近十年来,冯骥才积极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な乱,对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产生了重大推动。他先后被评为“2003年度十大杰出文化人物”、“2005年度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十大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2008年度文化人物”。
特约记者 秦子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