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述: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开这个地方已经32年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32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
这两段话都是毛泽东对家乡的描写和思念。前者是毛泽东1959年6月回韶山时写的一首诗,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印证了他32年前离开韶山时说的一句话:“30年后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各位父老乡亲!”后者则是青年毛泽东对故乡的赞美。据史学家考证,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写的惟一的一篇散文,而且是赞美自己可爱的故乡的散文,他把他这个“惟一”献给了生他养他的故乡,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出了毛泽东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是何等的强烈。
韶山,是毛泽东的出生地,是毛泽东生命的起点,是养育他的地方,正是这里的山山水水滋润了他,成就了他。这里有他先辈的坟墓和传统,使他学到了至死仍保留着的方言和生活习惯:爱吃辣椒、红烧肉,爱用牙粉刷牙,爱穿长筒棉纱袜,等等,韶山当地的生活习俗永远留在了他的身上,烙在了他的心里,无论他到哪里,甚至后来成为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巨人,但都无法抹掉韶山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迹。
“我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
生于斯,长于斯,热爱于斯。韶山虽然是湖南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但毛泽东不仅从不嫌弃它,而且还为它的景色和民风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毛泽东离开故乡多年,但那种思乡之情却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首先是一字一句、神情庄重地表达了他的故土情怀:“我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
虽然是一句简短的介绍,但却体现了毛泽东对故乡韶山的深深眷恋。
所以,新中国一成立,毛泽东就想到了回家乡看看。但是,由于当时国事繁忙而抽不出身来,所以,他决定要他的大儿子毛岸英代他回韶山省亲。
那天,毛泽东把毛岸英叫到自己跟前,深情地说:“岸英,现在全国解放了,我们的家乡韶山也解放了。这么多年了,家乡人民为支持我革命付出了很多,我感谢支持过我的父老乡亲们,也多么想回去看看他们,但是,目前工作太忙,新中国百业待兴,我不能抽出时间。你是我的儿子,也是韶山的儿子,最近,你抽一点时间,代我回去一趟,看看乡亲们,代我向他们问个好,说我毛泽东没有忘记他们。如果有空闲了,我一定回去看望他们!
一个多月后,毛岸英正式成行,回韶山省亲。临行前,他去向父亲辞行。毛泽东很关切地对毛岸英说:“你现在不仅是我毛泽东的儿子,而且是一名干部了。但你还年轻,没有什么生活和社会经验,这次回湖南,一定要谦虚谨慎,你要代我去给你母亲扫墓,带上些东西,为你外婆杨老太太上寿。然后,就是你这次回湖南的重点,去老家韶山看看,代我问乡亲们好!”
毛岸英听父亲说完后,正要离开,毛泽东又叫住了他:“岸英,现在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回去时还得骑马,但是到韶山时你不能骑马,一定要在离韶山10多里地远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家,这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最起码的礼貌!
说完后,毛泽东又向儿子反复交待,要去看哪些人,怎么说话,送些什么东西,等等,他都一一做了安排。
毛岸英回到北京后,毛泽东就急不可待地向儿子询问起家乡的事来。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对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变化等,询问得是那么详细。毛岸英这次代父亲回韶山省亲,实际体现出了毛泽东的浓浓故乡情,体现了毛泽东对故乡和故乡人民的深深眷念。毛岸英回韶山只是为毛泽东还愿而已。
故乡人民也为毛泽东的赤子之心所打动,他们没有让毛泽东丢脸,只要毛泽东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冲锋陷阵。不久,毛泽东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免遭美帝国主义的颠覆,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家乡人民闻风而动,又一次谱写了一曲壮怀激烈的战歌。在当时生活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韶山人民捐献了一架“毛泽东故乡号”飞机。接着,大批韶山的热血男儿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到1952年,就有50名韶山冲的优秀男儿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朝鲜那片热土上,其中就包括了他的爱子毛岸英。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