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10月4日,由梁启超在日本主办的《新民丛报》刊登了一首名为《湖南少年歌》的长诗,作品一经发表就在旅日华人中广为传诵,特别是其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等内容,更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诗的作者,是一个叫杨度的湖南人。
20世纪初,正是大清王朝日薄西山的时候,在日本,则聚集着数以万计的华夏热血青年———清国留学生,杨度就是其中的一员?孔抛莺岬牟呕筒凰椎淖魑疃缺还莆泄粞芑峁莞墒鲁。当时流亡日本的保皇派巨子梁启超、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都视杨度为人才和挚友,分别邀请他的加盟,可都被婉拒了。原来,杨度有自己的打算:他早年师从一代大儒王 运,得到了“帝王之学”的真传,所谓帝王之学,就是古代策士运用智谋纵横捭阖以事奉君主、建功留名的学问。到了日本,杨度在东京政法大学研习各国宪政,而“立宪”与“革命”一样,同是当时最流行的关键词。如此,以宪政学为表、以帝王学为里,辅佐君主完成立宪大业,自己则做一个当朝宰辅、千古名相,这就是杨度为自己的人生绘制的美好蓝图。
清政府也在想着以立宪自救,派遣载泽等五大臣考察各国宪政?晌宕蟪贾皇窃谂访馈肮崖糜巍绷艘蝗,哪里拿得出什么考察成果?1906年初,考察团派员来到日本,私下委托杨度捉刀起草报告,杨度遂转托梁启超与自己合作,共同完成了此任,由此也开启了他君主立宪的政治实践。1911年,满清政府垮台,中华民国建立,杨度却依然坚持他的君主立宪主张。1915年2月,杨度撰写了《君宪救国论》一文呈给袁世凯,称“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大合袁世凯的胃口。袁世凯挥笔题写“旷代逸才”四字,并命人制成匾额颁予杨度。8月,杨度联络严复、刘师培等名流创立筹安会,自任理事长,为复辟呐喊助威。而闹剧毕竟是闹剧,随着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筹安会成了遭人唾骂的“臭安会”。6月6日,袁世凯死去,杨度为他写了副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彼婧螅疃瘸闪吮幻窆┑囊福茏锾旖。10月,从老家湘潭又传来了他的老师王 运去世的消息,杨度在挽联中写道:“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备幢倩疃氖О苄孀叛疃染髁⑾苷沃髡诺钠撇礁蓖炝,也成了他写给自己立宪理想和个人抱负的告别信———虽然还有些不甘心。1917年张勋复辟,杨度公开复电拒绝参与,并沉痛地表示:“神圣之君主立宪,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之日……”
效法日本明治维新故事,通过确立君主立宪的国体实现富国强兵之梦,一度曾是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度的政治主张倒也无可非议。但以当时的中国,欲实现真正的宪政,首先需要的是极大的努力乃至牺牲,而杨度对此似乎并没有足够的准备和决心,他想得更多的,恐怕还是自己如何借助立宪以显身扬名。在这一点上,他比其同乡谭嗣同要逊色了不少。失败后的杨度显得落寞和消沉,过上了“学佛逃禅”的生活。但这注定是一个民国时期不甘寂寞的奇士,不久,杨度又与老友孙中山联系,利用自己在北洋的影响,捭阖于南北之间,为广东革命政府出力,并于1922年成功帮助孙中山度过了严峻的军事危机。1925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杨度所撰挽联云:“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自古成功有几,正创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1928年秋,杨度南下上海,昔日的“帝制余孽”进一步“堕落”,做了流氓大亨杜月笙的门客,拿着每月五百大洋的薪水。而实际上,他已由当时中共中央直属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一书记潘汉年介绍,经周恩来同志批准,成了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当时的上海,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笼罩之下,杨度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31年,杨度病逝于上海。临终前,一生擅写挽联的他也给自己留了一副:“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直到晚年,杨度还每每为当初“立宪运动”的失败而心存不甘,他在所著《中国通史》(未完成)大纲中还坚持认为,如果清朝是汉族人的政权,则君主立宪必成。但无论如何,试图走日本君宪道路的努力已经失败,中华民族也随即进入了危急存亡之秋,所谓宪政,当时已经不是这个国家的第一要务了。杨度能够从失败中解脱出来,投身于浩荡的民族救亡洪流之中,正是体现了湖湘文化中心怀天下、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对国家、对民族不离不弃的精神,或许更值得今天中国的法律人去深思。(柴春元)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