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5日电 题:作家阎延文:吹响中国文化的集结号
作者 王昊
曾三次撰文批评《色戒》、引起广泛关注的女作家阎延文,最近应媒体和网友要求,对“色戒”现象及相关文化问题进行了梳理。阎延文表示:时至今日,《色戒》已尘埃落定。在中国大众两个月来,发出了数以百万计的正义声音之后;在《色戒》美国金球奖落选,又连续被美国《USAToday》杂志和美国女性影评人协会,评为年度“最令人失望电影”和“十大耻辱片”之后;特别是在国家广电部门出重拳,清扫了《色戒》网络色情片段之后,《色戒》掀起的欲望之火和情色汹涌,已在中国大众和世界范围内,遭到了鲜明的拒绝。
阎延文表示,2007年其实是中国影视相当辉煌的一年,《亮!贰ⅰ短猩缴稀、《恰同学少年》等影视巨作的获奖,把中国人的亮剑精神,中国青年的强国精神以及太行山脉般不屈的民族精神,爆发为朴素而壮丽的美,震撼了不同年龄的观众。近期上映的贺岁大片《集结号》,也以平民英雄的牺牲震撼人心,取得了观众和专业领域的双重喝彩,获得了票房和艺术的双赢。因此,《色戒》并不能代表2007年的华语影视成就;特别在中国大众的集体拒绝之下,更不能撼动中国文化的尊严。然而,《色戒》评论中表现出的多声部对话和某些价值迷乱,却更值得我们深思。透过“色戒”现象透视中国文化众生态,我们更能感受到建设中国和谐文化的艰巨与责任。
阎延文谈到两个方面的价值迷乱问题,其一是历史是非的迷乱:就颠覆历史而言,《色戒》并非始作俑者。文学界很早就有“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的说法。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民族复兴历史,似乎只有重新改写,把英雄、崇高、民族、牺牲等字眼全部删除,全部格式化,才有新意。甚至有人说:“都什么时代了,还提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又搞‘文革’?”于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被丑化,“鸦片战争”成了悬疑;太平天国成了“发匪”、“匪类”,签订卖国条约的李鸿章则被刻意美化,不但不是卖国贼,还成了忍辱负重的大清栋梁!五四新文化奠基者鲁迅被反复妖魔化,民族革命史上的爱国者一个个成了“爱国贼”……如今,李安导演以电影《色戒》,则是以抗日历史的改写,进行了对民族历史最大尺度的解构。其二是道德底线的迷乱:以性爱解构国家形象!渡洹返纳楸┞叮庖舱敲拦缬敖缃淦牢笆蟪苋杵钡脑。
谈到如何树立文学艺术中的国家形象问题,阎延文结合“色戒”现象,谈了自己的三点感受:首先,作家艺术家需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渡洹分皇且徊康缬,但《色戒》背后表现的价值迷乱却是值得深思的。如果我们的作家、电影艺术家都躲避崇高,表现性欲+暴力,扭曲民族历史和中国形象;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在文艺中得到体现?我们应如何杜绝中国影坛文坛情色汹涌?如何在作品中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国作家文艺家和文化工作者,都应该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其二. 大众媒体如何把文化权益还给大众?《色戒》上映前后,大众媒体爆炸式的宣传,几乎都是为影片的“人性”情色一致叫好。然而,大众对《色戒》的批评,却缺乏媒体平台。阎延文表示,今天的大众媒体,是中国公众的文化场所。某些媒体站在《色戒》一部电影的立场上,忽略中国大众的声音,是否尊重了中国公众的文化权益?是否实践了媒体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宗旨?在《色戒》谢幕之后,大众媒体应如何把文化权益还给大众,倾听大众声音、为大众提供创作、交流和评价的文化平台,创建公平和谐的文化环境?这也许是大众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三. 大众肩负的文化职责,阎延文表示:《色戒》上映以来,近两个月的文化坚守,众多诗人、作家和热爱中国文化的网友们,以自己的智慧良知,以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情感,以民族正义和道德底线,对《色戒》的色情污染和颠覆历史,坚决地说“不”!在这些绚烂而朴素的文字中,蕴藏着中国文化博大鲜活的力量。今天,和谐社会的文明进步和道德升华,既是媒体的责任,更是社会大众的“集体性责任”。阎延文祝愿,2008新春已经开始,《色戒》之后,相信专业和非专业的朋友们都会继续努力,为民族文化的和谐崛起,为中国人的形象和尊严,吹响中国文化的集结号!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