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面对面
钱文忠从《百家讲坛》走入大众的视野,迅速在2007年刮起一阵“玄奘风”。前不久,他携新作《玄奘西游记》(上下册)来“羊城书展”。近日,本报(注:广州日报)记者先后在上海和广州对他进行了专访。
谈“玄奘”:
讲述完全不一样的唐僧
记者:为什么想到要在《百家讲坛》讲玄奘西游记?
钱文忠:《百家讲坛》准备将四大名著中的三部都拿来讲。找到我可能我是专门研究梵学佛学的原因吧。原本希望我讲《西游记》,但我觉得,如果仅仅讲《西游记》,就会变成文学赏析,那不是我感兴趣的。
《西游记》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我再讲就没什么意思了。要尊重观众,要相信观众的智商,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历史上的玄奘,和《西游记》里的唐僧完全是两回事。我讲的是历史,里面没有任何加进去的东西。我讲的每句话都是有来历的。
所以,我希望换一个角度讲《西游记》,从文献、考古、中外文化交流史、宗教学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新东西。
记者:近几年传统文化在逐步回归,比如品《三国》讲《论语》都强调古代圣人与现实生活的意义。那么出版《玄奘西游记》有何现实意义,或者对生活中的我们能起到什么作用?
钱文忠: 我们太喜欢问有没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你读这个书有没有什么用?你读这个书能给你带来什么?能将来让你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吗?能保证你将来有很高的收入吗?能保证你买房子买汽车吗?我们这个民族可能比较缺乏一种不计功利的、纯粹是一种追求的这么一种精神。
正因为我们民族缺乏这种精神,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了玄奘在现代的意义。
谈文化:
文化不会说恢复就恢复
记者:你怎么看传统文化的现状?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有大学设想开设国学硕士学位,你怎么看?
钱文忠:恐怕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都在被娱乐化吧?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词:厕所文化。这是什么?这实在太过分了吧!天天说文化,虽然它不是一个绝对伟大的字眼,可是也不要非把它和厕所并到一起吧?有这个必要吗?还有很多给企业家们开设的目的在于挣钱的企业家国学班、总裁国学班,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娱乐。
我觉得,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大学的文史哲办好,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恢复接近“文革”前的水平,就算不错了。
试问,现在搞语言学的哪个接近王力先生的水平?讲《楚辞》的哪个接近游国恩先生的水平?如今又有哪个搞哲学的能接近上世纪30年代冯友兰的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
就说广东,单是陈寅恪、容庚、商承祚,他们的学问我们现在守得住吗?当务之急就是先守住老一辈的学术成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已然不错了。
文化最怕的就是突击,开设国学硕士学位?请问谁有资格来当导师?我们的端午节被人抢注,当外国人问普通中国人“你知道传统端午节怎么正确过吗?”,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我想很多传统的东西是我们自己丢掉的,文化一旦被毁坏不像经济能说恢复就恢复的。
当年有一个笑话,北大学生说要跟陈寅恪开练,要争取一年超过他,用什么办法?500个学生每人攻一段,加起来就能超过陈寅恪,你以为学术是打群架吗?
谈学术:
不是每一代都能出大师
记者:您在《百家讲坛》一讲成名,现在提到您,都会说您是“学术明星”,您怎么看待这种称呼?
钱文忠:我从没有想过会被别人冠以何种称谓,别人怎么称呼我,我没有办法。但“学术明星”这个说法,我并不认同!懊餍恰闭飧龃使倘幻皇裁床缓,但与学术的距离很远,没必要硬扯在一起。把我叫做“学术明星”,无非是想增加一点娱乐色彩,但我在《百家讲坛》的讲述,不是娱乐,而是文化工作。
记者:作为复旦大学的教授,您除了教课、做学问研究之外,听说还经商,现在又在电视上开讲,时间上怎么安排,不会跟上课有冲突吗?
钱文忠:我从来不喜欢规定自己在某一个时间做什么事情,我喜欢率性而为。但给学生上课的时间我一定是保证的,其他的事情不会影响我给学生上课的安排。
记者:现在有评论把您当作中国学界的“新希望”、又一个“大师”,您怎么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