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两年依然乐观年事已高仍坚持鉴定工作———
昨天凌晨1点左右,我国当代知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5岁。这位有“国宝级文物专家”美誉的老先生,一生最爱的就是找到被人们所忽略、所遗忘的珍贵文物,其鉴定过的文物数以十万计。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史树青遗孀夏女士。虽然对于丈夫的健康状况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天人永隔,夏老师仍然倍觉伤痛。她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来史先生一直在轮椅上工作,为鉴定文物真品而奔波,直到去世。
-去世前一直忙于文物鉴定
“两年前去医院查出来,史先生心血管的三根主血管已有两根堵塞,第三根也已接近堵塞。你可以想象他是怎样走过这最后的时光的!毕睦鲜Ω嫠呒钦?悸堑绞废壬昀咸逅ィ讣乙皆憾疾唤ㄒ榻惺质,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家人只能看着其日渐衰弱,却又无计可施。
然而他却没有停止过行走。夏老师说:“我们从没对他隐瞒病情,他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一走路心就疼,只能坐轮椅。但他还是四处奔波,他着急!”3月去连云港,5月赴阳朔,9月去青岛,只要有鉴定就去。当10月从泰山回来时,史老感到身体不适,才住进阜外医院,谁知再也没有恢复起来。
说到学术上,夏老师的神色有些兴奋,因为史老先生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往事;而说起作为一个“人”的史老,夏老师像一个孩子一样哭了:“你知道吗?他这一辈子,不在乎吃穿,真的不在乎……遇到好东西才是真正的开心。我跟他相处了31年,他对我们真的很好……”
-患病的两年间一直非常乐观
夏老师回忆,得知患病]『的两年间,史老一直非常乐观,有空还去地摊上转,淘到好东西就买回来,捐给国家。直到病重时,还惦记着别人找他鉴定的几十件青铜器,“那是国家的财产,他绝不肯随便对付”。
在弥留之际,他还是很积极,每天早上由夏老师喂着喝小米粥!八垦室豢诙贾迕纪———心口疼,但还是挣扎着说话,』让我开心!逼涫悼醋耪煞蛞惶焯烊跸氯,夏老师更清楚老两口所面临的处境,“然而还能说什么呢?我多么希望,他能活下去……”
11月7日凌晨零点50分,史老静静地走了。“我对着他的遗体说:你好好地走,慢慢地走!被暗酱思洌恢逼骄驳南睦鲜θ滩蛔∵煅柿。
-弟子回忆:治学甚严,热心扶幼
在弟子张国维的描述中,史老是一个“治学甚严,热心扶幼”的人。张国维本人是一位篆刻家,在说起史老故去的时候,他也忍不住泪下:“他对我们年轻人的提携太多了。这样的人去世真是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损失!
据他回忆,史老平时治学甚严。张国维写了一本书,史老拿去亲自校对。“他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还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我的书,除了一些学术性错误外,他连别字、标点用错的都给改了,最后拿给出版社,人家一校二校三校,愣是没改出一处错来!
张国维还回忆起一件事:“那是1986年的大年三十,有人临时拿了个东西给史老看,他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一直工作。完事后才去食堂要了俩馒头、一个茶鸡蛋。我都没法想象他当时的心情,也许他真是乐在其中吧。史老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时乐观,坚定,对学术上的东西一丝不苟,对于我们晚辈则是提携之至!
史树青其人
史树青先生,1922年8月16日生,河北乐亭人。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1946年,史树青来到了当时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鉴定生涯。仅仅几年后,一件后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珍品———元代成吉思汗画像,就经史树青之手走进了博物馆。
1959年建国十周年,他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负责文物藏品征集保管工作。他与启功、杨仁恺、徐邦达并称为我国“四大文物鉴定专家”。他对孔望山的研究尤为世人瞩目,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世人一直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像,史树青考察后认为,那是佛教题材的早期宗教造像群,开凿的年代为东汉,比敦煌石窟早200年。1995年以来,史老还参加河南郑州二里岗商周战国遗址发掘、河北易县燕下都战国遗址发掘、山西侯马遗址调查及浙江河姆渡遗址调查等。(陆飞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