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距今六百多年、重约两吨的明代“石龟”,昨天被一部大型吊车从中山植物园前湖畔草丛里吊起,运送至下马坊遗址公园,今起市民可免费参观。经文物专家考证,这只形似龟的神兽其实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六“赑屃”(读作Bìxì)。其原来驮的碑可能是朱元璋嫔妃墓的神道碑。目前可以肯定它产生于明代早期,而发现地“响雨亭”是不是原位置还有待考证。
无头“赑屃”已有600多岁
记者看到,这尊“赑屃”石刻没有头,根据风化程度推测,头部大约是在100年前脱落的,身上驮的墓碑也不见了,原来插碑的地方杂草丛生,倒是满身的形似龟壳的立体花纹细腻清晰,经历了600多年的岁月,原来裸露在地面的上面10厘米部分呈黑色,下面灰色的部分是常年被埋在土里的。有趣的是,“赑屃”身上有许多红色油漆,乍一看很像是它流的血。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专家路侃介绍,这是石头风化过程中油漆渗透到里面,造成了这种效果。
路侃说,这尊“赑屃”高2米,宽1.2米,有2吨多重,可推测原来碑的高度约2米,属小规模。此神兽背很高,三只爪子拼命撑着,是典型的明初风格石刻,而且和明孝陵石刻的材质和风化程度相当,因此可以断定是明代遗留的石刻。据史书记载,明孝陵西边是妃子墓,可以判断“赑屃”驮的碑极有可能是朱元璋嫔妃的墓碑,而且这位嫔妃不是陪葬而是单独安葬,生前一定很受宠爱,地位较高,她死于朱元璋之前,或死于明孝陵建成之前,上面有记录她生平事迹的碑文。这种石碑在南郊雨花台、铁心桥附近特别多,在东郊却很少。
记者了解到,老人们说几十年前就在前湖边看到过这个石刻的上半截,不过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植物园附近都是埋在土里的,直到今年3月植物园工人在“响雨亭”施工时才挖出来,然后挪到了前湖边的草丛里,文物专家鉴定后发现是件文物。
植物园区域曾现妃嫔用品
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专家们认为,朱元璋除了马娘娘、成穆贵妃孙氏、宁妃郭氏这些最宠爱的皇后和妃子外,其他妃子都没有葬于明孝陵玄宫里,而是大都埋葬在明孝陵西侧与南侧,与东面的太子朱标东陵和北面的功臣墓一同围绕着明孝陵。这40个陪葬的妃嫔的名字都可以一一考证:天俪、昭敬充妃胡氏等。
1976年,南京的文物部门曾经在明孝陵西侧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当时考古人员在明孝陵的西侧发现了一座砖砌墓葬,出土了大批雕金首饰,一只金镯子的内侧还印有“匠作局”三字。很明显是属于明代皇宫大内的,此墓后来就被确定为朱元璋的妃嫔墓葬。
近年来,考古学家们在中山植物园东侧经过地面文物、现有遗迹查询朱元璋陪葬妃嫔墓的有关线索,并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些绿色琉璃瓦、垫子、金银首饰等文物。(田松沪 徐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