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最新修订版将于11月中旬在内地出版。对于多数网友不看好金庸修改作品一事,昨日的“文化广场·场论”版刊发简超先生的评论《不要为怀旧阻止金庸完美》,认为修订版“增加情感戏是丰富原版的好事”,金庸修订原作是追求完美,而读者“为了自己的怀恋不许金庸完美,其实是自私”。
对此,我并不认同。
一般而言,但凡作家的创作力衰竭,或者是失去了继续创作的动力之时,往往都愿意选择自己当年的代表作进行修订,然后再版,以期让自己的再版作品获得一个好的销售量。当年的张承志,一再出版自己的各种版本的合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如今,曾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先生,也不自觉地步了这一后尘。而诸如东邪黄药师爱上梅超风、霍青桐劝陈家洛自杀、郭襄爱慕杨过……这一系列的改动,显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修订的。
而凡是名著,只要是修订,必然会有异议,必然会引起新老读者之间观念的争执,争议声不断,自然合了修订者的意。归置来归置去,修订的目的,其实不就是指着有些不同版本的修订引出的噱头来为那些痴迷于小说情节中的读者们去关注,甚至再多买两本吗?倘若达到了这一目的,金老先生估计得没事偷着乐。
人人都说,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依我看,这话挪到小说领域之中,也同样适用。
把一本本读者都耳熟能详,甚至可以如数家珍般列举出来的小说改头换面,并对故事中的人物掺杂进更多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这不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体现,而只能是为了修订而进行的修订,或者更直白一些说,就是为了出版而进行的修订。
带着一颗功利之心去修订自己的著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这一过程,像极了金老先生非要在八旬的年龄段上,去英国苦读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博士一样,人老了,却又精力过剩,耐不住寂寞,必然会有一些惊世骇俗之举,这一方面说明作家的童心未泯,另一方面可以说此时的金庸又回归到儿时的金庸。理性越来越少,而越来越依赖于直觉。
说白了,争议也好,争执也罢,其实都不过是金庸先生刻意制造出的一个噱头。要是大家还津津乐道于早期金庸为人们设置的诸多经典情节而无法释怀,那么祝贺您,终于再次着了金庸的道。(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