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作人员成功将第一根底梁穿过沉井底部,完成了整个打捞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据打捞现场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按照每天穿一根底梁的进度,35根底梁全部穿完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南海Ⅰ号”预计将于10月中旬出水。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负责“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副总指挥王仁义告诉记者,巨型沉井下压到位后,穿底梁的作业船于8月3日进驻打捞现场,但受连续三个台风的影响,直到8月24日才开始作业,期间风浪仍然比较大,作业困难,工作进展缓慢。
36根底梁每根长约15米,宽0.8米左右,重5吨多,其中穿第一根底梁是整个打捞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据王仁义介绍,起重船“南天柱”号将底梁吊起放进水中后,原先绑在底梁两端、各具有500吨浮力的两个浮力袋就开始充气,在将底梁浮起的同时,浮力袋也保持着底梁在水下的平衡。
浮力袋将底梁浮至与沉井底部同一个深度的位置后,水下液压千斤顶开始对底梁进行作业。液压千斤顶由三部分构成:两个用来推底梁的液压油缸,两个用来拉底梁的液压油缸,以及用来控制和操作的一台液压站。每根底梁的首部都预留了两个圆孔,用于穿引钢索。按照原先的设计,钢索将底梁与液压千斤顶连接起来后,千斤顶对底梁施力,一边推一边拉,最终将底梁穿过沉井底部。
在实际操作中,具有140吨拉力和50吨推力的千斤顶只用了100吨的拉力,就完成了底梁的穿引作业。据王仁义介绍,用于穿引底梁的钢索每1.2米就用一个卸扣连接,底梁每前进一段,潜水员就解掉一个卸扣,通过卸扣和底梁上的标尺,潜水员不断检查底梁的位置,一旦出现偏差,马上通过调整拉移千斤顶的速度,将底梁纠正到准确的位置。同时,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作业船上的液压站,掌握千斤顶的施力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王仁义说,工作人员在穿第一根底梁时,已经总结了一套有效的穿引方法,接下来35根底梁都将按照这个程序来作业。目前,穿第二根底梁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预计每天可穿一根底梁。如果天气条件比较好,“南海Ⅰ号”将于10月中旬出水。(记者赖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