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方案和标准制定完成
记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什么意义?
单霁翔: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刮奈锲詹槭俏巳嬲莆詹豢梢贫奈锏氖、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ば问、科学制定文物;ふ吆凸婊峁┮谰?刮奈锲詹,有利于带动不可移动文物;し段У娜范、标志说明、文物档案、;せ沟然」ぷ鹘ㄉ,提高文物;す芾淼恼逅。
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重视文物普查工作。文物普查对于促进文化遗产;な乱岛途蒙缁岱⒄咕哂兄匾庖,是提高文物;ざ游檎逅刂实闹匾龊吞嵘裎幕挪;ひ馐兜闹匾侄。
记者:此次文物普查分几个步骤进行?目前进展如何?
单霁翔:2006年,在河南、宁波、广州和内蒙古开展了文物普查的试点工作。今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全国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此次普查从今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共5年,分3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
2007年4月至9月是普查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国家文物局将组织完善并印发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颁布普查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培训各省级普查机构人员。
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是普查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这一阶段的任务最为繁重,所获取信息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各项普查成果的水平和价值,甚至关系着此次普查的成败。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是普查的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目前,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已经制定完成。
首建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
记者:此次普查的范围和难点是什么?
单霁翔: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类文物。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各级文物;さノ唤懈床,如发现有损毁需要填写专门的表格单据详细说明情况。对于新发现的文物,除了进行登记外,特别重要的还将陆续公布为各级文物;さノ。
普查的难点是:我国地域辽阔,文物内涵十分丰富,各地文物特点差异很大,必须合理统筹安排普查工作。此外,由于普查工作量很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因此需合理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
记者:1956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1981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此次普查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单霁翔: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文物普查搞过两次,对文物的遗存状况做了调查。如今20年过去了,文化遗产;げ饺肓俗罴杩、最关键的历史时期:其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乡建设与文化遗产;ぶ涞拿芤斐<馊;其二,2005年年底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さ耐ㄖ,我国第一次在国务院的文件中,使用了“文化遗产”一词!拔奈铩弊呦颉拔幕挪,;ざ韵蠛捅;し段б丫⑸撕艽蟮谋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进行文化遗产;,首先要摸清家底。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全国重点文物;さノ缓凸莶匚奈镆患镀返慕ǖ当赴,完成了对全国文物;さノ坏谋;ぷ纯龊凸莶匚奈锔醋纯龅牡鞑,正在对所有文物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
第三次文物普查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和相关标本、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完整性。比如,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为期2年半的田野普查,将有数万人参加。届时,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科技手段都将在现场运用。
采用传统调查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能够采集更为丰富的文物信息数据,并将首次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
此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范围比前两次有了扩展。在地域上,不仅有地上、地下,还包括内河和领海的水下不可移动文物;在类别上,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线路等过去被忽略的项目都在普查之列。(赵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