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居高不下的经济数据,又一次给市场带来强烈的加息预期。
一面是通胀压力未减,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现6.5%的年内高位,实际负利率水平进一步上升;一面是银行贷款“高烧”不退,新增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与资产价格过快增长的“助推器”。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加息只是时间问题,重要的是央行今后加息时仍应选择不对称加息方式,以缩小存贷款利率之差额,抑制商业银行扩张贷款的冲动。
人们已注意到,不对称加息是今年以来央行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8月22日的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仅上调0.18个百分点,缩减存贷款利差的意图十分明显。
但是,商业银行实际存贷利差水平一直趋升。今年半年报发布会上,工行、中行、建行均表示,其净利差呈扩大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活期存款占比的提高使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近年来,银行存款“活期化”与“短存长贷”趋势并存,活期存款已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40%左右,但其利率此前一直维持在0.72%的低水平,今年已经提高一次但也只有0.81%。
目前我国一年期存贷利差3.42%,处于近20年来的高位。与世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银行业利差也在偏高之列。
实际存贷利差加大,贷款利润率提高,必然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扩张冲动强烈,致使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投资-经济”的传导路径受阻,令金融调控效果大打折扣。今年以来,有目共睹的现实是,央行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但银行贷款依然快速增长,并刺激投资、物价和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还应看到,靠存贷利差推动的利润大幅增长,阻碍了商业银行向零售和中间业务转型的进程,不利于银行改革和效率提高,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无疑,缩小存贷利差,当成为我国今后加息的主要考量。
专家建议,央行在利率调整时,应实行不同的存贷款利率调整幅度,逐步缩小存贷利差至3%左右。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允许大额长期存款利率由商业银行和客户协商定价,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实际利差水平。(记者 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