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1日电 美国《侨报》刊载社论文章称,“五一”长假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高达10亿吨的大油田,总理温家宝兴奋得睡不着觉,举世为之瞩目: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股价翌日大涨,国际油价则在当日下跌1美元。
舆论普遍认为,这是40多年来中国在石油勘探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使中国的石油储量增至60亿吨,全球排名跳升至第九位——正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的第二届亚洲能源部长级圆桌会议的17国部长们也对未来中国的能源意义充满信心。
文章指出,作为世界上石油产品进口第二大国以及石油消费较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新油田的发现无疑为;鹤陨硎妥试吹亩倘焙徒档徒谝来娑忍峁┝俗髦,也必然会减轻西方媒体渲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压力,其意义可谓深远。
然而若走出能源议题、以更宏观的经济视野观察,大油田的新发现,似乎也会短暂解除另一种压力,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既定战略目标,或许会因此而“松一口气”,使粗放低级的增长模式、居高不下的能耗比例的现象持续时间更久。许多有识之士如此发出警示:能源资源是终极有限的,因此减低能耗才是惟一正途。
来自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每年浪费能源近4亿吨标准煤,十分惊人。从2000年到2005年,大陆能源消费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5年的能源消费增量超过前20年总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增长偏快,不少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尚未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未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
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推算,如按目前美国人均年消费石油3吨的水平,到2020年时,中国若达到美国现在的消费标准,以届时中国15亿人口计,中国每年将需要45亿吨石油。但目前全球石油供应量每年只有40亿吨,且仅有40%用于贸易,即便届时全球石油供应量翻一番,达到80亿吨,也不可能将其中的一半多用于中国。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国经济要实现由“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其关键点即在减低能耗。在今年三月的中国两会上,温家宝便歉疚地向与会人大代表报告,在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中,当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没能实现——此表态可见北京当局对降低能耗的重视。
文章中写到,渤海湾大油田的新发现,的确犹如上帝赐予今日中国的一份大礼。然而这份大礼却应给予中国人更多的警思而非窃喜:该如何善待这笔祖传的、却又是意外的财富。
文章最后强调,对中国而言,新油气源的发现显然可以缓解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给中国“立足国内解决能源供应”构想提供现实的可能。但是,改变能源消费方式——理性、节约地消费能源乃是中国能源战略所必须坚守的最高原则,不能动摇。因此,新油田的发现,绝不是给了中国挥霍石油的理由,而是增加了中国善用能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