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3日电 今日出版的香港《大公报》刊载评论文章称,如果中国不能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打出“好”这张牌,那么尽管可以赢得过去、保住今天,但却极有可能失去明天!把“好”置于“快”之前并不是中国经济的权宜之计,而是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的大政方针。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把经济发展的目标从“又快又好”改为“又好又快”。这件事,受到国内舆论的广泛注意,引起了各类媒体的热评与好评。
文章称,一个提法的微小变动、“好”“快”二字的排序变化竟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响,在外人看来,可能不好理解。但对中国人来说,这种变化以及由此会产生的连锁反应,因为常常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绝非小事。事实上,在中国经济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大计中,“好”字经历过三次不同的排序。这些不同的排序过程生动有趣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反映出执政党对不同的国内外形势做出的不同判断,也折射出中国人对经济建设规律的摸索与认识上的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抓住世界给中国留下的不多的时间与空间,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各个阶层上上下下的共识。在改革开放中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那个时期举国一致的心愿。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号召与动员更是不绝于耳。在开放中比较,在比较中顿悟,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把发展速度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今天中共领导把“又快又好”改为“又好又快”,所为何来呢?这是因为“快”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走向瓶颈化的危险,而只有把“好”抓上去,才能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保证。所以,文章认为,以“好”!翱臁,以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优质化”来为21世纪的中国赢得更大的发展,就是这次“好”“快”排序变化的初衷与奥秘的实质。
文章写到,应该承认,在过去的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有一定的粗放性,而在有些地方有些领域有些行业甚至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打着工业化初始阶段印记的快速增长,在为中国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和提高公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让中国付出了相当代价。显形代价是对有限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隐形的代价则是使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的矛盾被长期掩盖,也使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至使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成为悬在中国人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如果这把剑一旦落下,不仅失业率会大大增加,城镇化进程戛然而止,近两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而且还会丧失难能可贵的社会安宁。然而,这两种代价还不是最大的。更大的代价或者说更大的隐患则是,这种粗放式的快速增长将会使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大为下降,导致中国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特别是在世界新科技高潮时代面前变成其它发达国家的技术附庸国。这就是说,如果中国不能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打出“好”这张牌,那么尽管可以赢得过去、保住今天,但却极有可能失去明天!
全世界现在都承认中国人勤劳、聪明,但聪明有大小之分。把“好”的排序前移,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大聪明!让我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祝福中国能够早日乘上又好又快的双翼,直达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