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熊市中热,牛市中更热。从今年年初以来,随着沪深两地股市指数的不断高企,关于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说有者言之凿凿,说无者斩钉截铁,甲方乙方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让谁。随着讨论的白热化,市场指数也出现了犹豫、彷徨,甚至一度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暴跌行情。行情变化的原因可以举出很多,但这场“口水战”显然应该算在其中。
其实,投资者购买股票,与人们购买消费品有着很大的不同。购买消费品是为了即刻使用,因此价格必须符合它的实际价值,但购买股票,无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线炒作,所依据的都是这个股票在未来的成长性,而这种对未来的判断往往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出现价格与其即时价值不相符合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否则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亏损公司的股票能够出现很高股价这种现象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品市场不大可能大范围地出现价格与其实际价值不符的情况,市场机制会对其作出调节;但在同样的条件下,股票市场中的价格却很有可能出现与其即时价值不符的情况,甚至这是股市的一种常态。从这一点上来说,没有泡沫的股票市场在世界股市发展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而这样的市场从本质上说也是不合其属性的,因此是不可想像的。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中的不少人常常把指数的高低当作判断市场有无泡沫、泡沫大小又是几何的依据,这是一种无视股市特性的表现。当指数在1000点的时候,就说没有泡沫,当指数到达3000点的时候,就惊呼市场存在泡沫,这种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指数是这个市场中的个股价格的综合反映,这些个股的素质千差万别。在1000点的时候,市场照样存在一定的泡沫,不可能每一个股票都存在投资价值。而指数接近乃至到达3000点以后,虽然市场中必然地存在着泡沫,但照样存在一定的成长性好、投资价值高、炒作条件具备的个股。泡沫的产生、增大,并不必然地沿着指数上升的轨道而增大,也并不必然地沿着指数下降的轨道而减小。
对于投资者来说,判断一个股票的价值,不仅要看其是否有利于长期投资,还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短线投资,对于后者,现在我们有时候将其称为投机炒作,但这也应该是市场中的一种正常情况!坝信菽壅摺敝远耘菽锤,主要是认为市场的指数太高,根据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投资者购进股票以后要到多少多少年以后才有所获益,这种说法未免离市场实际太远了,因为短线投资者并不指望从上市公司每一年的分红中获取收益,它们看重的是二级市场的炒作空间。二级市场的炒作差价,往往确实会超出上市公司目前的实际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其称为泡沫,这种泡沫的存在不仅是合乎情理的,而且是必需的。如果一定要对这种泡沫刻意打压,那么,股票市场就只能蜕变为消费品市场了。
“有泡沫论者”所依据的只是公司在以往的情况,而“无泡沫论者”在某些方面其实与其有共同点,他们都认为泡沫不是一个好东西,应该努力从市场中消除。前不久,有17家证券公司的研究所联合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一致认为现在的市场没有泡沫,这未免让人觉得有点滑稽,因为只要我们想到“2·27”暴跌的情况,难道那天的指数,跌到了“干货以下”么?但是“干货以下”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水至清则无鱼,决定一个股票市场基本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如果我们对市场的复杂性视而不见,只是抱着一些现成的教条来发表议论,这种议论就往往会脱离实际,对市场的健康发展只会产生不良影响。(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