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五日电 题:量质须并举 中国经济细沏“功夫茶”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时间如渡轮,岁末年初之时便会载满冷暖各异的数字停驻在我们眼前。二十五日,中国官方公布的一组数字不仅透着中国经济非凡的体温和热度,而且将改写中国经济总量的维度和当量。
这些数字透过国家统计局新任局长谢伏瞻平缓的语调为世界所熟知——二00六年中国GDP跃上二十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经济增速连续四年驰骋在百分之十及以上的增长空间。作为全球经济优等生,这一年中国经济所呈现的表情依然令人愉悦。
事实上,以“十一五”规划元年和入世五周年为经纬标点而成的二00六年,三百六十五天速描而成的经济运行轨迹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中国经济完成了由偏快到平稳回落的惊险跳跃,经济增速由当年二季度百分之十一点五的峰值水平,回调至四季度的百分之十点四,外界所担心的“失速”问题被化于无形。
“失速”一役告捷的中国经济如今屹立于二十万亿的底盘之上,以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身份眺望着前方的雄关漫道。
客观而言,已是“大块头”的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苦恼”和“挑战”并不鲜见。根据中国官方今日发布的数据,二00六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一点七六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三点八,贸易顺差达一千七百七十五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与庞大贸易顺差同时横亘其前的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三过”问题,以及相伴相生的投资消费失衡,内外经济失衡等问题,均让主政者难言轻松。
诚如此间经济学家赵晓所言:中国经济好比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木桶,除非能够持续地补上短板,否则装水始终有限,各方利益难以平衡。
量与质并举,寻找发展的平衡之道,已成主政者调理未来中国经济的主基调?梢韵爰,适度放慢脚步的中国经济“大块头”所留给世界的背影将更加稳;同时也是给子孙后代存留更多的发展空间。
值得欣慰的是,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痼疾方面,中国的主政者已亡羊补牢。具标志性的是,GDP快速增长已不是地方官炫耀的谈资;而“又好又快”发展理念的提出,被外部观察者赋予多重积极含义,有的甚至认为,经济“质量年”将成二00七年的代名词。
事实上,目前中国恰恰拥有调理经济肌体的大好时机,经历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可以适度拨慢“发展之钟”,腾出更多的精力解决高速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其过程好比沏一道“功夫茶”,尚须慢慢烹煮,操之过急难品箇中醇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