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新闻晨报报道,1月14日,连续大幅上涨了两年多的国内航空燃油“指导价格”首次调低,而国内客运燃油附加费却丝毫没有相应调整的迹象。中航油一位人士表示,除非国际油价继续降低,与国内差价消失甚至低过国内油价,燃油附加费才可能出现下降空间。
据了解,去年10月,发改委以及民航总局等相关机构已针对“国际油价和燃油附加费联动”方案进行全国性的调研。
根据最初的设想,酝酿的改革方案有两套:一是取消燃油附加费,直接让机票价格的基准价(平均每客公里0.75元)与国际油价联动;第二套方案,继续保留燃油附加费,使燃油附加费与国际油价联动。
15日,关于该“联动”方案何时实施,民航总局新闻发言人钟宁表示,还无进展。
中航油华东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认为,如果国际油价继续降低,达到二者价差消失、甚至国际采购价低于目前的5450元/吨后,则航空公司调低机票燃油附加费的“空间”就自然出现,相关利益主体也容易接受。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制订的航油价格,标准航空燃油目前出厂价为5450元/吨,比去年8月调价时的5540元/吨仅下降了1.6%;而2006年年初,标准航空燃油出厂价为4530元/吨,到去年8月份,不到一年的时间,价格已经上涨了22.3%。东航相关人士表示,相比一年多来航油价格累积上涨的幅度,这次价格“微降”,能多大程度缓解航空公司压力,并不乐观。
据了解,由于国内中石油、中石化生产的航空用油远不能满足国内航空公司用量,所以中航油只能大量从国外采购进口油给国内航空公司加油,而采购进口油的价格相当一段时期远高于卖给国内航空公司的“指导价格”,所以油料公司变相“补贴”航空公司的现象比较普遍。事实上,国际油价回调后,中航油等国内油料公司为航空公司“贴补”减少了,但并不意味着航空企业航油成本也同样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燃油附加费“涨易降难”的原因是没有将油价与其“联动”。英国航空的中国区销售经理严彪表示,英航的燃油附加费一直与国际油价联动,公司自行根据航油的浮动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油价降则燃油附加费降,以体现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
然而在国内,目前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基本不受航油变动的影响,而是单纯围绕市场供求进行调节;由于燃油附加费属于航空公司“旱涝保收”的固定收入,不受“打折”影响(有些特价机票,燃油附加费已经占到机票总价的30%),并且这部分收入免税,因此航空公司都极力要“挽留”燃油附加费。(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