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油价回调良久后,终于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有了些许触动。据报道,中国最大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中石化近日下调大区公司0号柴油内部调拨价150元人民币/吨(含税)。业界将其视为成品油零售价或将下调的信号。
国际油价自今年7月中旬步入下降通道以来,已3月有余。从最高的140美元/桶,到近期相继跌破每桶80美元和70美元大关。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转而衰退,短期内油价颓势难改。然而,在此期间国内的油价却如坚冰一般僵化,迟迟未对国际油价变化作出价格下调的反应。中石化此次下调内部调拨价似乎令业界看到了成品油降价的希望,但问题是,这一希望能否成真?为何时至今日成品油才有松动迹象?如果国内油价随国际市场下跌,那么跟跌的幅度会有多少呢?
产生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尚处于行政管理之下,尚未进入市场化轨道。市场价格历来都是最天然而有效的“调控工具”,我国成品油价格长期与国际油价脱轨的局面,十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成品油价格改革不宜推迟。
在行政管制下,这些关于成品油价格的疑问似乎无法通过金融形势判断和供求数据解读进行准确的预测,国内油价的走向犹如“雾里看花”。在此前我国CPI涨幅高企时期,包括成品油等在内的多种资源产品价格的调整成为敏感话题。为避免通货膨胀恶化、缓解居民通胀预期,油价一直在行政管制下维持低位水平,而不顾国际油价如何“波澜壮阔”地高涨。
其实,这种有悖市场平衡供给的管制,却在非价格领域带给消费者新的问题:尽管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随海外市场一起上扬,但价格管制的结果直接导致各地“油荒”现象频频出现,增加了社会生产的直接成本,消费者更是承担了等待、寻找的时间成本。更进一步讲,财政每年投入巨资补贴油企因价格倒挂而形成亏损的结果是,行政呵护扭曲了市场价格,反而对资源浪费形成了一种隐形的鼓励。
显然,成品油价格改革已然箭在弦上。事实上,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良机已现。数据显示, 9月份CPI上涨4.6%,增长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当月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涨幅回落的趋势表明,未来物价上涨压力将会有所减弱,保增长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
在这一经济格局下放开对油价等资源价格的行政管制,将大大降低此前对助长经济过热风险的担忧?銮遥莶馑,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炼油业务的盈亏平衡点分别约为每桶95美元和88美元,均高于现在的国际油价水平。若油价现在实现与市场机制的接轨,油企将有一定的空间缓释定价机制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油价的每次调整,无论涨跌都会引发市场的各种争议。与其让这种尴尬的局面一再上演,不如彻底改革成品油的市场定价机制,尽早实现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直接接轨。从当下国际油价与国内经济形势看,这一改革恰逢难得的良机,当尽快推行实施。(作者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